第A8版:理论周刊

奋进“十五五”,续写伟大奇迹

黄群慧 刘金山 丁晓钦

本文字数:4098

  黄群慧

  刘金山

  丁晓钦

  历史正在书写新的一页。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为我国未来五年发展擘画蓝图。“十五五”时期,如何抓住时间窗口、赢得战略主动,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广州日报《理论周刊》特邀三位专家学者展开深入解读。

  全面把握“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黄群慧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建议》,是在党的二十大擘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之上,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对中国未来发展格局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六个坚持”重要原则。这些重要原则,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要求,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保障,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全面把握和严格遵循。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十五五”时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十五五”时期,面对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上升,风险挑战增多,国内高质量发展任务更加繁重,要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

  坚持人民至上,是“十五五”时期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十五五”时期要坚持人民至上的重要原则,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围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进行科学部署。

  坚持高质量发展,是“十五五”时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十五五”时期,坚持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十五五”时期具体部署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等重大战略任务。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十五五”时期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只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从而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社会活力。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是“十五五”时期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这有利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从而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确保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十五五”时期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最大保障。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坚持把国家安全同经济社会发展一同谋划、一起部署,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保障。把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十五五”规划的重要原则之一,强化底线思维,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并将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化解作为安全发展的重要目标要求。

  关键时期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广东使命

  刘金山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面向“十五五”时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作为我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要引领续写两大奇迹新篇章。而续写经济快速发展新篇章,需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广东肩负的使命,科学探索突破路径。

  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寄望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广东走在前列的标志之一,就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再造一个新广东。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处在“十五五”时期重点任务的第一位。作为第一经济大省,广东要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会提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十五五”时期,广东寻求突破的关键在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是要引领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通过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增强经济韧性,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广东要引领消除地区间的有形市场壁垒和无形市场壁垒,大力推进要素市场化,严格区分行政性垄断、市场性垄断和自然垄断,重点消除行政性垄断。按照成本导向、市场导向、资源导向等因素进行投资区位选择,使产业链、供应链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顺应智能化、分布式生产规律,本地生产与内地“飞地”生产并重,线下与线上拓展面向全国的产业腹地与市场腹地,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重塑“广货”品牌。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充分发挥十五运会的品牌效应,投资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与环大湾区城市之间的黄金文旅线路,并与周边省份联合打造文旅线路。

  二是要持续引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全会指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作为全国外贸第一大省,广东要持续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构建全领域、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高水平开放网络。尤其是要实现全球化融智与全球化融资齐头并进,实施全球高水平人才链接计划,探索建立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以大湾区城市为试点实施高技术移民政策。作为系统工程,“五外联动”将为世界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既谋求全球融资,又谋求全球融智;既着眼全球市场,又着眼全球生产;既生产全球产品,又生产全球服务;既树立广东品牌,更讲好中国故事。通过这些举措,着力使广东成为全球交换大系统与全球生产大系统的协调者。

  推动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丁晓钦

  上海财经大学讲席教授、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即将胜利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再次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值得注意的是,民生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的高频词。面向“十五五”,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承载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更加凸显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地位。

  坚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经济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经济发展为民生改善提供物质基础,民生改善为经济发展创造需求、动力和社会稳定环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切实抓好民生保障,多渠道挖掘潜力,加强稳岗促就业工作,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经济发展通过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升公共服务等方式,能够直接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全会提出,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投资于人”不仅有助于增进民生福祉,还能够拉动内需、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全会将“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列在“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首,充分体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十五五”时期的重要任务,更是民生改善的重要保障。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仅要推动经济体制的完善,还要通过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释放民生改善的潜力。全会提出,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稳就业、增收入是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通过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能够有效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民生的全面提升。

  坚持绿色发展,引领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仅能为经济发展注入充足动能,还有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全会提出增强绿色发展动能。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发展绿色产业、推动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有助于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促进民生改善。绿色经济的兴起为低碳技术、绿色能源、环保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既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也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同时,绿色发展能够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营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空间。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全体人民提供更加稳定、优质的生活条件,这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 A8奋进“十五五”,续写伟大奇迹 黄群慧 刘金山 丁晓钦2025-10-28 2 2025年10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