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评论

“制造+服务”加出新活力新优势

张冬梅

本文字数:1343

  广州日报评论员 张冬梅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等七部门日前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8年,服务型制造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完成20项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10月11日新华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服务型制造绝非“制造+服务”的简单叠加,而是将服务深度嵌入制造业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各环节,实现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对于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意义重大。在新一轮数字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驱动下,服务型制造正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2016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相关部门先后印发实施《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服务型制造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依托“1+1>2”的产业融合,推动制造业从单纯以制造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制造业企业从单纯的产品制造商向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服务提供商转变,由此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构建新生态。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此前遴选的370多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中,服务业务对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60%。

  但同时,我国服务型制造仍面临关键技术供给能力薄弱、标准体系尚不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典型模式分行业分领域应用不平衡、统计监测难度较大等问题。针对这些发展痛点,《实施方案》着眼打造服务型制造升级版,着力完善顶层设计与落地路径,进一步提出7项主要任务、3项专项行动,为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筑牢支撑体系。如果将之视为一盘棋局,那么尤需把握好关键落子。

  靶向创新是其一。靶向,志在精准、对症;创新,融合需求与供给。从技术到政策,从标准到机制,哪里薄弱、哪里不足,就要往哪里着力、聚力。具体来看,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模式创新,加快建设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探索建立服务型制造统计调查制度,加强服务型制造复合型创新人才培育……坚持问题导向、靶向破题,创新破解堵点卡点痛点,才能铺就发展快车道。

  数智赋能是其二。当前,数智化转型正赋能企业从“生产型制造”加快迈向“服务型制造”。如广州,涌现出欧派、索菲亚、兴森科技定制化服务,裕申电子、盖特软件共享制造新模式等,用服务重绘新的制造业版图。接下来,以企业为主体,以数智技术为支撑,立足区域资源优势、产业特色,开展服务型制造品牌提升行动,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和领军品牌,持续激发经营主体发展活力,开辟从制造到服务的“第二增长曲线”,大有可为。

  生态协同是其三。发展服务型制造,好的生态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不可或缺。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开展共享制造培育提升行动,推动建设共享制造平台、共享工厂;开展融合应用场景创新示范行动;深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夯实发展底座、优化产业生态、强化整体协同,才能打造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高地,更好激发深度融合的“化学反应”、乘数效应。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关键在因地制宜抓落实。对城市而言,让“制造+服务”加出新活力新优势新空间,必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评论 A2“制造+服务”加出新活力新优势 张冬梅2025-10-13 2 2025年10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