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8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源火”在南海北部海域水深1522米的海底顺利采集。
本次任务由广州赛区执委会组织,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牵头,联合浙江大学、东海实验室、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以及高景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实施。
依托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开展科考任务之机,“源火”采集团队搭乘“海洋地质二号”科考船于9月18日到达海马冷泉区开展“源火”采集作业。
● 14时26分,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牵头自主研发的“海马”号4500米级深海遥控潜水器(ROV)搭载“可燃冰原位采集分解及引燃装置”下潜。
● 由光电复合缆牵引整套设备入水。
● “海马”号深海遥控潜水器到达水下1522米的海马冷泉渗漏区,选位坐底。
● 科研人员远程精准操控机械臂持采集舱,采集冷泉口溢出的可燃冰及伴生气。
● 采集到足量可燃冰后,降压使其分解,产生的甲烷气体即为“源火”气源。
● 科考船甲板面的太阳能光伏装置发电传输至“可燃冰原位采集分解及引燃装置”。
● 16时48分,可燃冰分解气体在燃烧舱内高温引燃形成“源火”,“源火”稳定后回收。
● “海马”号深海遥控潜水器机械手放置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源火”采集点定位标识物。
● 17时30分,“海马”号深海遥控潜水器携“源火”出水。
● 18时08分,科研人员用引火棒将“源火”从燃烧舱转移至“源火”盒,“源火”采集取得圆满成功。
● “源火”搭载“海洋地质二号”科考船穿越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粤港澳大湾区世纪工程返航。
● 9月28日,“海洋地质二号”科考船回到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科考码头,科研人员将“源火”盒移送至大洋钻探岩心库实验室临时存放。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孙嘉晖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