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十五运会开幕倒计时30天

采一团火 看我燃冰成炬

揭秘全球首次“深海采火”
解码经略海洋之大国重器

孙嘉晖

本文字数:3198

  大国重器,向海图强;深海逐梦,燃冰成炬。

  2025年10月9日上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种采集仪式在广东省广州市南沙科考码头隆重举行。

  “梦想”号深水大洋科考钻探船巍然屹立,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旗帜迎风飘扬,在领导嘉宾、工作人员和媒体记者的注目下,承载“源火”的火盆被带入会场,并完成火种采集和交接仪式。

  作为“梦想”号大洋钻探船配套保障船的“海洋地质二号”科考船承担了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源火”采集任务,采火团队以重走“海上丝绸之路”为脉络,利用大国重器,在南海北部海域1522米深海处完成“源火”采集,引天之光,燃海之冰,深度融合海洋强国、科技强国与体育强国战略,彰显了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蓬勃生机,也是《南沙方案》的生动实践。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孙嘉晖 通讯员张颖

  创意缘起

  展示向海图强的雄心壮志

  引天之光,燃海之冰。

  这个大胆的创意是如何诞生的,从创意到实施经历了什么,克服了哪些困难?

  2024年6月,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大型活动部成立科技小组,以“原创成果赋能开幕式”为目标,聚焦挖掘颠覆性技术与独创性产品。6月20日,科技小组实地考察“梦想”号大洋钻探船,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围绕可燃冰“挖掘—收集—存储—转运—引燃”全链条技术展开交流,初步判断其应用于圣火采集的可行性。经多次研究论证,双方将战略性清洁能源、深海探测关键技术及核心装备等元素有机融合,共同提出“深海采火”的创意设想。

  2024年7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以下简称“广海局”)牵头成立科技攻关团队,联合浙江大学、东海实验室、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以及高景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优势力量,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和清晰的技术路线,研发了基于“海马”号的“源火”采集装置,先后完成水池试验及搭载平台码头联调;2025年5月3日—4日,“海洋地质二号”船搭载的“海马”号集成“源火”采集装置两次下潜至南海北部海域水深1522米处,成功实现了深海“源火”引燃,验证了“源火”引燃方案的可行性和装备的可靠性。

  2025年9月16日,“海洋地质二号”科考船出发前往南海北部海域开展科考航次并执行深海“源火”采集任务。9月18日,抵达作业区,“海马”号集成“源火”采集装置下潜至水深1522米左右的“海马”冷泉渗漏点。科研人员远程精准操控机械臂持采集舱,采集冷泉口溢出的可燃冰及伴生气。采集到足量可燃冰后,降压使其分解,产生的甲烷气体即为“源火”气源。随后,科考船甲板面的光伏发电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传输到海底,引燃气源获取“源火”,“海马”号携带燃烧稳定的“源火”返回甲板面。

  本次“源火”采集成功实施的背后是我国海洋地质科技工作者深耕可燃冰勘查试采领域近30年的深厚积淀,可燃冰勘查试采形成的固、液、气三种相态转化、运动和控制机理,为本次“源火”成功采集提供了理论支撑;可燃冰高精度勘探技术体系,助力精准发现冷泉、认识冷泉;以“海马”号深海遥控潜水器为核心的深海高端装备序列,为“源火”采集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的装备保障;全海域多功能先进科考船——“海洋地质二号”,为“源火”采集任务提供了高效的海上实施平台。

  在1522米深海采集可燃冰并获取“源火”面临三大技术挑战:深海高压与低温环境下的稳定燃烧、太阳能跨介质高效能量传输、深海可燃冰精准采集与可控燃烧。

  ——采火执行组组长陈宗恒

  联合科研团队集智攻关,突破10余项“卡脖子”技术,历经上万个零件加工组装,完成超百次实验室模拟与两次目标海域海上全流程试验,成功自主研制“可燃冰海底合成分解与水下引燃设备”。

  ——广州赛区执委会大型活动部副部长麦文辉

  本次“源火”采集,科研人员揭示了丰富多彩的海马冷泉生物群落,在1522米的海底,超高压生物形成了完整的生物链,它们会寄居在科研人员投放的深海设备上,与人类友好互动,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海洋地质二号”科考船船舶保障组组员肖曦

  创新突破

  探寻体育盛会采火新高度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的方法,这一创举标志着远古人类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存方式,开启了华夏文明的崭新篇章。人类对火的控制与应用历史贯穿了整个文明发展进程。

  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种采集是从古代延续下来的文化仪式,代表着光明、正义、和平和团结,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崇高象征;火种的成功采集,标志着奥运会火炬传递的开始,也意味着盛会即将开幕。

  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横空出世;1979年,第四届全运会首次引入火炬接力活动,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开启了全运会火炬传递的先河,开幕式上,一名女运动员从高空滑降进场的表演象征着“传递奥运精神”,这一创新形式也标志着全运会在仪式感方面向奥运会看齐。

  传统的火种采集方式是利用凹面镜对太阳光折射,点燃采火棒取得火种,随着科技的进步,采火方式也日新月异,不断突破传统,更具科技感和神秘感。

  在1522米的深海通过可燃冰引燃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源火”是一次具有开创性的壮举,这是全球首次“深海采火”任务将战略性清洁新能源、高端无人深海装备、超深海能源探测及采集引燃关键技术等元素有机融合,充分展现我国在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方面先进的科技水平,开创体育史上前所未有的突破:

  首次利用深海遥控潜水器,在超深水海底远程精准引燃可燃冰获取“源火”,将海洋强国战略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全民可见的体育文化符号,以“海洋科技之光”创新赋能新时代国家体育盛会。

  通过超高清设备记录展示“源火”采集过程,将海洋科普与体育盛会深度融合推广,彰显广东广州“向海图强”的创新魄力、探索精神和使命担当。

  超高清设备以第三视角记录展示可燃冰原位采集、引燃的全过程,同时,揭示了海马冷泉区是一个发育成熟的生物群落,是生机盎然的“生命绿洲”。

  “源火”采集的创新实践,既是我国深海科技实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对“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的生动诠释。

  另外,依托广州南沙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中心的区位优势,“源火”随科考船返回南沙科考码头,途中重走海上丝绸之路,串联起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等世纪工程,以体育为纽带,展现大湾区在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清洁新能源探索与开发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通过“源火”采集的现代化演绎,深刻传递了奥林匹克精神与科技创新、湾区发展深度融合的时代主题。

  喜迎盛会

  科技体育 交相辉映

  火种采集仪式圆满落幕,标志着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将进入开幕30天倒计时。这场融合科技之光与体育之火的盛典,奏响了体坛盛会开幕前的最强音,更以“燃冰成炬”的磅礴气势,映照出中国向海图强的坚定步伐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广阔前景。

  据悉,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种采集完成后,广州、深圳、香港和澳门4座城市将于11月初举行火炬接力传递活动,这象征着粤港澳三地薪火相传,勠力同心,共筑未来,区域协同发展再上新台阶,书写大湾区发展的新篇章。11月9日,结束传递的火炬将汇聚至十五运会开幕式现场,共同点燃主火炬塔。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源火”采集、火种采集仪式已经顺利完成,30天后十五运会将在广州盛大开幕,“燃冰成炬”成为十五运会科技、绿色元素的最大亮点,充分展现广州围绕“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彰显一座城、幸福一座城”的办赛目标,在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全方位的提升,展现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建设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的生动图景。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是党中央交给广东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全面展示中国式现代化伟大成就、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窗口。“源火”采集既是赛会的庄严启幕,更是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展现中华文明与现代科技融合的重要仪式,胸怀“国之大者”,勇于肩负使命与担当,牢记初心使命,不负时代重托。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十五运会开幕倒计时30天 A4采一团火 看我燃冰成炬 孙嘉晖2025-10-10 2 2025年10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