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周艳梅、廖温勃
长假如何玩得开心又安全?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多位专家分别从“衣、食、住、行”给出假期“健康指南”。
健康指南1
长途跋涉 少考验膀胱实力
长途跋涉的旅程、人头攒动的景点,无一不考验膀胱的实力。市十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张利朝提醒,憋尿容易诱发尿路感染:女性憋尿容易给细菌留出充足的繁殖时间,进而诱发急性细菌性膀胱炎;男性则可能导致尿液前列腺反流,引发慢性前列腺炎。
健康指南2
“特种兵”式旅游 膝盖很受伤
一天十个景点、日行三万步,长假“特种兵”式旅游,谨防膝关节滑膜炎。市十二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颜登鲁解释,超负荷使用膝关节、年龄增长等均为诱发滑膜炎的关键。他提醒,40岁至60岁人群,每日步行1万步以内为宜,60岁以上建议控制在5000步左右。要量力而“行”,减少膝关节消耗。
健康指南3
长途乘车腿肿了 不要按摩热敷
假期长途出行,交通工具上活动空间狭小、肢体活动受限、饮水量减少,要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市十二医院医学影像科负责人、微创介入血管外科主任李龙提醒,久坐后若腿部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肿胀和疼痛,切勿按摩或热敷腿部,以免血栓脱落引发肺动脉栓塞。正确做法是立即减少活动,尽快就医进行超声检查,确诊后及时用药。
健康指南4
遇降温 及时添衣护好心脑血管
市十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吴毅琴提醒,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出行时,务必按时按量服用基础药物;行程安排宜宽松规律,避免高强度活动与过度劳累,气温骤降时及时增加衣物;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
健康指南5
蛇咬伤 记住3个关键
市十二医院中毒救治中心主任、职业病科副主任杨志前表示,户外如遭蛇咬伤,在拨打120急救电话前后要注意3点:一是记住蛇的特征,尽量拍照留证;二是保持冷静、制动,受伤肢体处于相对低位,以减缓毒素吸收扩散;三是用流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有条件时可以用布料或弹性绷带在伤口近心端进行结扎,每15—20分钟松解1—2分钟,避免肢体缺血。如自行前往医院,还需提前确定该院是否储备抗蛇毒血清。
健康指南6
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吃月饼
“月饼,糖尿病患者可以吃!”市十二医院大内科主任、内分泌科主任李婉媚表示,与其限制食物种类,糖尿病患者更应关注全天摄入的总热量。吃月饼有三条具体建议:优选水果馅、杂粮馅等低卡月饼;适量吃月饼,相应减少其他主食和荤菜的量,配合饮用纯茶,确保全天摄入热量维持平衡;吃月饼导致热量超标,可通过增加运动量来消耗多余热量。
健康指南7
少量饮酒≠有益健康
“一次醉酒相当于得一次急性肝炎。”市十二医院普通外科主任、主任医师黄冠群表示,少量饮酒有益心血管健康是一个错误认知。另外,日常生活中应从三方面避免肝损伤:谨慎使用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及中药等可能引发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定期体检重视肝功能检查、肝脏超声;控制体重与腰围。
健康指南8
大口吃“肥肉” 警惕急性胰腺炎
每逢节假日,因高脂血症引起“急性胰腺炎”就诊的患者大幅增加。市十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宋慧东表示,一次性大量摄入肉类、饮酒等均为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诱发因素。假日聚餐应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高脂肪食物,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一旦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应尽快就医。
健康指南9
真空+即食肉制品有风险
加工不彻底、真空包装、生熟混放、长期存放,针对食品安全领域高发的细菌性食物中毒问题,市十二医院中毒救治中心副主任、重症医学科主任陈运超提醒:一些“原生态食材”比如未经灭菌处理的土鸡蛋、温泉蛋,均可能携带致病菌;一些真空包装的即食肉制品等热门手信,若原料品质不达标、加工工艺不规范或储运环境不妥当,易被肉毒梭菌污染;聚餐后大量剩菜囤积冰箱,长期生熟混放,也容易诱发细菌性食物中毒。
健康指南10
中医调脾胃防食滞有良方
市十二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孙玉芝介绍,居家通过八段锦、气血操、腹部按摩等方式可对全身脏腑进行温和调理;还可前往专业医疗机构,借助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调治脾胃。食补方面需遵循“辨证施治”原则,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选用,避免盲目食用。心情舒畅、适度运动、饥饱有度、冷热适宜,这才是日常养护脾胃的根本。
健康指南11
“压箱底”衣服 穿前要洗晾晒
出游前,很多人会翻箱倒柜地找出“战衣”。市十二医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何荣国提醒,久放的衣物藏着大量肉眼难见的螨虫,穿着后容易诱发丘疹性荨麻疹。久置的衣物、床单被褥,在使用前应清洗晾晒,才能有效避免螨虫过敏。
健康指南12
长期不健康用眼 小心干眼症
“每次长假后,因干痒、灼痛、异物感、视朦等症状就医的患者都明显增多。”市十二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徐宁表示,频繁使用电子产品是干眼症的关键因素。长假期间家长应引导青少年儿童科学用眼,如坚持“20—20—20”用眼法则,保持用眼距离多眨眼、避免长时间佩戴隐形眼镜,多做户外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