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新买了一辆车,是分期贷款买的,我们聚餐的时候,有人开起玩笑,说:“你买个车哪还用得着贷款?你父母不是有钱吗,年年往银行存定期,那才得几个利息,那赚的仨瓜俩枣可远不及你贷款付出去的利息。”朋友摇头:“可我不想用父母的钱。”
朋友说,当初他准备换新车的时候,父母曾经问过他,钱够吗?不够爸妈这里有。他回绝父母的话也是直截了当,他说:“哪用得着你们的钱,我工作这么多年,买个车的钱哪还会没有呢,所以你们的钱就好好存着吧。”所以,父母并不知道他的车是贷款买的。
朋友说,父母慢慢老了,但还是每天不停歇,挣了钱也舍不得花,全存银行,为的只是给自己的老年提供保障。父母不是对儿女没信心,他们只是不想老了拖累子女。
朋友坦诚而言,说这些年父母手里是存了些钱,如果他向父母开口,父母也肯定舍得拿出来,但他宁愿自己贷款。因为他喜欢看着父母说起存款高兴的样子。
朋友的话不由让我想起前几天在网上看到的一个帖子,能看出来这帖子是一个中年男人发的,帖子里说他的爸爸今年82岁了,子女的意思是让爸爸把房产过户一下,存款也取出来分一下。但他爸爸却严词拒绝说自己身体还硬朗,要是把钱分出去了,以后他要用钱就难了。子女坚持要分,老人坚决不肯分,于是事情一度胶着。
或许有些子女只是未雨绸缪,但是,有句老话叫“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在钱这方面也是,于很多老人而言,钱不管有多有少,攥在自己手里才是底气。所以身为子女,我们应该做好子女本分,为父母考虑,让父母子女之间少些金钱上的盘算。设身处地地为父母着想,让父母感觉到被爱、被珍惜,才是正解。
(管洪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