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微实事 点滴暖民心⑦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耿旭静、董业衡 通讯员李婕妤、李静宜
“现在送孙子上学再也不用担心崴脚了!”望着小区里崭新的沥青路面,王阿姨笑得眉眼弯弯。这段曾让居民“雨天踩水坑、晴天吃灰尘”的坑洼路,如今成了孩子们蹦跳着上学的平坦道。看似不起眼的道路修缮,正是广州市南沙区逸涛社区通过“书记么么茶”议事平台解决的万千民生微实事之一。近年来,社区以一杯茶为媒,创新打造“一壶三杯茶”分类治理模式与“1350工作法”,从居民脚下的路、窗外的纠纷、心头的愁事入手,让民生微实事这件“关键小事”在茶叙中落地,“泡”出社区治理新路径,绘就出“小事不出社区、大事共商共办”的基层治理新图景。
王阿姨提到的那段路位于逸涛社区某小区,因年久失修而坑洼严重。社区党委发现这一问题后,立即启动“书记么么茶”机制——这杯聚焦基础设施建设的“公事茶”,很快召集来业主代表、物业、施工方围坐茶桌。
“能不能减少施工影响?”“材料要环保”……在袅袅茶香中,各方你一言我一语敲定方案,施工队仅用两周就完成修复。破损路面焕然一新,平整的路面上早晚都有老人推着婴儿车悠闲散步,曾经的“堵心路”成了社区的“暖心景”。居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小区路修好了!”“幼儿园门口环境变整洁了!”“托育服务进社区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是居民最关心的“心头事”,也是逸涛社区“书记么么茶”“一壶三杯茶”中“红茶”聚焦的“公事”。通过红茶机制,社区先后完成多处老旧设施改造,道路狭窄、环境脏乱、路灯亮化、管道疏通等民生需求也可以通过同样路径解决。
“我们用一杯茶‘泡’出社区治理新路径。”逸涛社区党委书记杨志刚表示,“一壶三杯茶”是逸涛社区治理智慧的生动诠释。“一壶”以一壶流动茶,将“逸起有你 涛心为民”服务理念贯穿为民服务全程;“三杯茶”则实现事务精细化分类:“红茶”聚焦社区环境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公事”;“绿茶”协调社区与物业、商家等多方合作的“共事”;“清茶”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家事”。这种分类治理模式,既提升了社区事务处理效率,也让居民感受到“事事有回应”的温暖关怀。
杨志刚举例:“绿茶”机制曾破题某小区部分楼宇多年产权难题;“清茶”机制曾将邻里间空调外机纠纷化解。“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居民有地方说事、有渠道议事、有人帮着解事。”杨志刚表示,“‘书记么么茶’不仅是一个议事平台,更是我们了解民情、回应民意的桥梁。”
从脚下的坑洼到心头的疙瘩,从产权印章到育儿烦恼,逸涛社区的“书记么么茶”里,泡着的是治理智慧,沉淀的是民生情怀。这样的社区治理方式,正是“民生微实事”工作的生动写照,也是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鲜活样本。
在茶香袅袅间,那些曾被视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正汇聚成居民触手可及的幸福清单,让社区成为最有烟火气的温暖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