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要闻

白云竹三村探索“村—社—研—企”共建模式助村民增收

合力育“小菇”成“大业”

汤南

本文字数:1074

  竹三村“菇友”在加工灵芝片。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 通讯员王越平 摄

  民生微实事 点滴暖民心⑦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汤南

  “我今年种的2000个菌包已经采收,刚刚送去加工,如果销售理想的话,我会考虑扩大种植。”近日,在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竹三村的黄延芬在自家林下空地搭棚种植的赤灵芝又迎丰收。

  近两年,包括黄延芬在内的50多户村民,陆续加入竹三村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身灵芝种植行业。竹三村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创新“村—社—研—企”共建模式,合力培育发展赤灵芝等食用菌产业,有效带动村民创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绿色发展的活力。

  竹三村位于钟落潭镇北部,地处流溪河水源二级保护区,产业发展受限,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外出务工,收入有限。几年前,一位村民在一棵龙眼树根部意外发现了几株野生灵芝,后来,经过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食用菌研究室证实,这些野生灵芝具备药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灵芝种植入行门槛相对较低,种植周期短,见效快,也不占用土地资源,竹三村生态良好、气候湿润等环境特点也很适合。”竹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冯振宏介绍,“经过商议,村里决定试种灵芝。”

  冯振宏介绍,竹三村联动区供销联社、省农科院、云供公司等成立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成员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提供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同时专门负责组织收购、销售社员种植的食用菌、农产品。黄延芬等25户农户成为专业合作社首批成员,大家亲切地称呼专业合作社为“菇友荟”。黄延芬首次试种就取得成功,实现了在家门口灵活创业,她把赚到的钱不断投入扩大生产。

  在“菇友荟”首批成员的影响、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合作社,成为“菇友”,利用自家阳台或房间等闲置空间种植灵芝。合作社细化指导灵芝培育、采收、粗加工、产品打包等流程,进一步强化农户种植、加工技能,把农户凝聚起来,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的“齿轮”开始转动。

  白云供销竹三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冯国坚介绍,目前,竹三村推出了主打产品灵芝切片、灵芝茶等;同时,创新“专业社+市场化”模式,与云供、洲星食品、广良等企业合作研发灵芝马蹄粉、养生汤料包等,探索建设大棚示范种植基地,打造灵芝地理标志及副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2024年,竹三灵芝亮相FHC华南进口食品展,小小仙草实力圈粉,圆满完成在国际大舞台的首秀。同时,通过机团单位工会助农采购,参加各类展销会等多种线下渠道,竹三村灵芝实现创收近23万元。

  竹三村以“小菇大业”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也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80后”青年冯有萍主动放弃城里的金融行业工作,回到竹三村成为新晋“菇友”,她对合作社即将开展的直播带货及互联网营销培训充满期待。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要闻 A5合力育“小菇”成“大业” 汤南2025-07-16 2 2025年07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