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理论周刊

推动“城乡连续体”形态的构建

杨博

本文字数:386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守英近日在《北京日报》撰文指出:

  在城乡融合状态下,城乡功能发生重大变化,城乡隔离的二元形态变成城乡连续体,城市不再是单一具备社会经济属性的空间,城乡都是重要生产生活空间,各有独立的价值,乡村也就不再是“衰败的”“被消灭”的。郊区和乡村对土地的需求增加,不仅需要大量的公共服务用地,还有服务于郊区和乡村生活方式的新业态所需用地,而这些土地的使用方式不同于城市,更个性化、更低密度。还要看到,随着城乡融合,村里人想走出去,城里人想走进来,实现各自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农民和宅基地的关系需要有新的配置。原来那种支持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倾斜性土地制度必然要发生变革,让要素能在城乡之间流动,让人们的生活方式能在城乡之间自由转换,让公共服务能够供给到乡村,以服务于新的经济社会形态需求,关键是集体土地的级差地租要能够服务于乡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博 整理)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 A8推动“城乡连续体”形态的构建 杨博2025-07-07 2 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