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民生周刊

新修订的《快递暂行条例》本月起施行 推进快递包装减量化、可循环、绿色化

封箱胶带“瘦身”:60mm→45mm

张慧琪、张露

本文字数:3402

  某快递站点外,一位市民将拆开的快递包装盒扔进回收箱。

  有的包装箱已使用免胶带设计。

  民声调查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慧琪、张露 实习生梁杏钻、孙蔚巍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慧琪

  “呲啦——”随着胶带层层剥离,“网购族”小王照常体验拆快递的仪式感。不过她发现,包裹上的胶带宽度似乎比往常窄了些,但她也说不准这种细微变化是否存在。

  事实上,小王的体验可能只是快递行业包装减量化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原来,自6月1日开始,修订后的《快递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正式施行,里面首次增设“快递包装”专章,推进快递包装减量化、可循环、绿色化。那么,《条例》新规的落地情况如何?市民对此有何看法?记者进行了走访。

  减量化:

  胶带“瘦身”不再“五花大绑”

  小王关于“胶带变窄”的感觉并非错觉。在越秀区某顺丰快递站点,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该站点使用的封箱胶带宽度已从此前的60毫米缩减至45毫米,而即便胶带变窄了,依然能确保包装的稳固性。“胶带宽度调整后,我们的使用量减少了约三分之一,有效降低了塑料污染。”这位工作人员解释。

  受今年“618”网络购物节的影响,海珠区某菜鸟驿站内已堆放了大量快递包裹,许多市民选择当场拆件,而驿站常年备有美工刀方便顾客使用。该驿站工作人员回忆,过去的包装胶带层层缠绕,“刀片划几下就钝了,更换很频繁”。但今年她发现,许多包裹不再被胶带“五花大绑”,整体变得轻便。有些包裹甚至采用了撕拉式设计,完全不用胶带,市民开箱拆件变得十分便捷。

  “这种免胶带的快递箱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结构稳固性,通过卡扣即可固定箱体。”天河区某邮政快递点工作人员介绍,此类箱子只需最后贴上快递面单即可寄出,显著减少了胶带用量。

  据了解,新修订的《条例》明确强调了“节约资源、避免过度包装、防止污染环境”的要求。记者了解到,在保障包装安全的前提下,越来越多快递企业正积极采用45毫米及以下的“瘦身胶带”,部分企业还推广了可生物降解胶带。这看似微小的“毫米级”变化,成效却相当可观。相关数据显示:韵达快递使用“瘦身胶带”后,年胶带用量减少约910.42万平方米,面积足以覆盖1275个标准足球场;圆通速递全年塑料薄膜使用量则减少9.4吨。

  可循环:

  包装物回收箱环保又省心

  “快递包装绿色治理涉及生产、使用、回收、处置等多个环节,全链条共同发力是实现标本兼治的关键。”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环保中心)副主任朱丽日前表示。

  除快递包装本身的改变外,消费者最易接触到的环节当数末端的回收。《条例》明确要求:“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制定并实施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制度,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包装物的回收利用率。鼓励在快递经营场所和企业事业单位、住宅小区等其他适当场所设置包装物回收设施设备。”

  那么,当前在广州的包装物回收循环利用状况如何?记者走访十余家快递站点发现,绝大多数站点均设有回收箱。对于多数网购消费者而言,快递盒及其内部的缓冲气泡袋、气泡膜、发泡塑料等填充物通常并无太大用处。采访中多位市民表示,过往这些包装物大多被当作垃圾丢弃。

  市民张女士所在小区快递点近期设置了包装回收区域,所以她现在尽量在取件现场就进行拆包。“虽然我没太留意包装的变化,但设置了回收箱确实方便,不像以前那样家里堆满包装盒,还得专门拿下楼扔掉。”

  对此,海珠区某菜鸟驿站工作人员介绍,在处理商品退货需要重新包装时,他们会优先循环利用门口堆放尚完整的盒子和填充物,而非启用新品;在天河区某中通快递站点,一位快递员则表示,站点会尽量复用旧包装,并设有专门的纸皮回收区。但最终的包装选择权还是在用户:“如果顾客坚持用新包装盒,我们不会强求使用旧包装盒。”

  多位市民在采访中对这种回收利用包装的做法表示认可。“其实只要包装够结实,新旧无所谓。这样既环保,又省了我们扔垃圾的时间,还能省掉包装费,简直是多赢。”市民刘先生称。

  包装回收循环利用不仅收获市民点赞,也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果。在中通快递发布的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中显示,去年该公司开展“绿色快递、你我同行”资源回收再利用活动,在快递驿站开展绿色回收活动,共回收复用质量完好的瓦楞纸箱达1.27亿个。

  绿色化:

  从供应链到尖端技术都发力

  除了推广“瘦身胶带”和包装回收箱,国内多家快递企业正通过多元化技术创新与模式优化来推动绿色包装发展。

  其中记者了解到,顺丰积极布局生物降解包装材料研发,持续深耕尖端技术领域。截至2024年底,该公司累计投放数亿个全生物降解包装“丰小袋”。数据显示,通过一系列包装减量化措施,去年该公司累计减少原纸使用约4.2万吨,减少塑料使用约15.5万吨;累计投入循环包装容器1,918万个,累计循环次数超过10亿次。

  京东物流则从供应链源头发力,发布行业内首个原厂直发包装认证标准,在电商方面使用“原厂直发”,免二次包装,并覆盖多个品类。

  记者也注意到,“绿色基因”已嵌入不少快递公司的发展脉络。自2020年6月起,极兔速递便积极响应国家对快递业生态环保发展的战略要求,成立了公司生态环保委员会,并设立生态环保专项推进小组。该公司更制定了一系列环保计划与行动方案推动绿色物流发展。

  从网购消费者的视角来看,这些快递公司的一系列措施也让以往“胶带缠身”“大盒套小盒”“充气膜塞满纸箱”等现象变得越来越少见。

  记者手记:

  绿色包装变革需走好“最后一公里”

  当前,快递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包装减量化、可循环与绿色化。政策蓝图已然绘就,各大企业的转型措施也初见成效。与此同时,当目光转向最基层的站点与穿梭街巷的快递员时,这场变革在“最后一公里”出现的一些细微却真实的情况也值得思考。

  走访中,一位快递站点工作人员的烦恼颇具代表性。他介绍,站点在直接使用回收包装时有一个现实问题:快递箱上原有的白色面单须撕掉才能继续使用,但有些粘得太牢固,强行撕扯不仅容易损坏包装本身,撕不干净的面单残留信息又可能导致后续入库信息混淆,影响收寄件。“目前大多只能用马克笔涂抹,或是在原贴单位置直接覆盖新面单来解决。”

  此外,回收设施的不完善则是另一个直观挑战。记者注意到,小部分站点的纸箱回收区直接暴露在露天环境下,一场不期而至的雨水就能打湿这些辛苦收集的纸箱。“淋湿的纸箱我们就不好再直接用了,下次就不是很想丢在这里。” 某小区住户张女士表达了民众的普遍期待:回收区能否移到可遮风挡雨的地方?这个看似微小的改进,可能会直接影响民众参与纸箱回收的意愿和纸箱循环利用的实效。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与多位一线快递员的交流中,一个现象也浮现出来:他们中不少人对何为“绿色包装”、其具体操作规范及背后的深远意义似乎仍有些陌生。如被问及可降解胶带、循环箱的使用细节或公司相关要求时,快递员的回应可能是含糊或不确定的。这些发生在站点角落、快递员身上的“小事”,恰恰可能是企业绿色包装决策能否真正落地的关键。这也提醒我们,行业的绿色化转型,绝不仅是材料的更替或政策的宣示,还需加强对一线从业者的系统培训与有效激励,让“绿色”理念真正融入其日常操作习惯。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慧琪

  (记者微信:lelegotodo)


  消费者眼中的包装轻量化:

  胶带窄了、“五花大绑”少了

  包装盒现场可回收,方便省心

  二次包装减少,材料可降解


  部分快递企业的“绿色成绩单”:

  全年回收复用1.27亿个纸箱

  全年累计减少原纸使用约4.2万吨

  全年胶带用量减少约910.42万平方米

  全年塑料薄膜使用量减少9.4吨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民生周刊 A7封箱胶带“瘦身”:60mm→45mm 张慧琪、张露2025-06-23 2 2025年06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