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诚信经营,既是企业商户经营之道、立足之本,也是广大消费者放心安全消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2025年3月15日是第43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围绕“共筑满意消费”消费维权年主题,连日来,广州市多个单位积极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着力倡导企业文明诚信经营,打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让千年商都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为广州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庆、章程 通讯员穗市监、穗消宣、穗法宣
穗消费者满意度领跑全国5个国际消费中心培育建设城市
近日,广州市2025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在荔湾区举行。现场举行了“西湾路放心消费示范商圈”揭牌仪式,同时启动全市首个“放心消费示范街镇”创建计划。该计划由行业协会、商会、市场主体共同参与创建,将成为优化放心消费环境与基层治理工作同向发力的有力探索。
据介绍,广州市高度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2024年持续推进广东省“民生十大工程”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五年行动计划,打造质量强链广州模式,不断提升消费供给质量水平。依据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的《2024年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报告》,广州市排名第9,领跑全国5个国际消费中心培育建设城市。
自2017年起,中国消费者协会已连续八年发布全国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报告。该测评从消费者对消费供给、消费环境以及消费维权的评价出发,涵盖了消费者权益保护、市场秩序规范、商品与服务质量等多维度指标,通过科学调研与数据分析,全面衡量城市消费生态的健康程度与消费者体验。
报告显示,全国100个大中城市消费者满意度综合得分为80.36分,较上年增加了0.44分,总体处于良好水平。在此次测评中,广州市以88.27分的成绩综合排名跃居全国第9位,较2023年的第11位再上升2个名次。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广州在消费供给的丰富度、消费环境的规范性和消费维权的高效性等方面均显著领先。在全国5个国际消费中心培育建设城市中,广州脱颖而出。
去年新增放心消费承诺单位1279家
近年来,广州市充分发挥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间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凝聚各区、各部门合力,全力打造放心消费环境,推动广州市在满意度测评中排名不断提升。
据了解,广州市市场监管局承担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全力抓好统筹协调工作,积极做好市场监管领域放心消费环境建设工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加强质量强市建设,强化“三品一特”安全监管和市场秩序综合治理,不断提升消费供给质量水平。2024年,在全省质量工作考核中连续4年获评全省第一,在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药品安全责任考核等工作中均连续多年获评A级,在提升消费供给质量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此同时,广州市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重点任务,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与消费维权新挑战,扎实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通过强化消费维权组织领导,提升基层消费纠纷化解效能,加大民生领域市场监管执法力度,不断推进消费维权社会共治,营造了良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放心消费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
此外,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放心消费承诺”和“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活动,截至2024年底“双承诺”单位累计达5315家,其中新增放心消费承诺单位1279家,新增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店148家。已建立各级消费维权服务站1221个,ODR单位249个,有效促进消费纠纷源头化解,形成了社会共治的良好格局。
去年全市各级消委会挽回经济损失23.64万元
广州市消委会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消费维权合作、放心消费创建、化解消费纠纷、专项消费调查、商品比较试验、消费维权宣传等方面工作。
去年,广州市消委会重点落实省政府十大民生工程、十件民生实事工作部署,以及广州市市场监管局2024年“揭榜挂帅”攻坚项目,持续开展放心消费承诺和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活动(简称“双承诺”),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全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去年全市各级消委会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3.64万元,退货商品数量1095件,退货金额达11.83万元。
围绕消费投诉热点、重点、难点,广州市消委会去年组织企业约谈24次,涉及企业21家,有效推动通信服务、保健用品、家用电器、超市卖场等方面的纠纷化解。聚焦汽车销售、网络传媒、营养保健食品等重点民生领域,市消委会策划开展了5场“普法助企”系列活动,深入广州酷狗、美赞臣(中国)等5家企业,累计培训企业管理人员及投诉处理专员500余人次。
紧扣消费者关注的热点领域,广州市消委会先后策划开展广州市老年人陪伴式消费现状调查、广州市居民夜间消费调查。其中,老年人陪伴式消费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典型案例结合的方式,对全市2319个样本量、12位受访者以及约50个案例进行了调查;居民夜间消费调查以线上调查形式开展,共吸引约1200人次参与。
呼吁二手交易平台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3月13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近一年来涉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情况。据悉,2024年,全市法院共处理消费纠纷2.1万余件,挽回经济损失3.2亿元。
据通报,全市法院受理涉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件总量稳中有降,新兴消费领域问题增加,经营不规范问题亟须治理。以网络消费为例,部分商家对商品的性能、质量、功效等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购买,而消费者实际收到的商品与宣传明显不符。加之商品质量问题、售后服务缺失等问题频发,导致该类案件纠纷持续占比较高。
“梳理过去三年受理的涉网络二手交易纠纷案件,我们发现货不对板是产生纠纷的主要原因。”近日,在广州互联网法院举办的“网络二手交易纠纷典型案例与交易提示”新闻发布会现场,该院分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刘冬梅介绍道,“当前,二手交易平台大多允许卖家在发布商品时仅填写主观描述,‘质量非常好’‘99新’‘轻微使用痕迹’等语义含糊的描述易引发纠纷”。目前,多数二手交易平台推出验货服务,该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买卖双方的信任问题,但司法实践发现,经平台验货后,交易双方因商品质量问题出现争议的情况仍时有发生。
如何助力营造安全诚信的消费环境?针对审判中发现的问题,广州互联网法院向二手交易平台提出了建议,“二手交易平台可从强化用户实名认证、完善用户评价机制、对经营主体实施分类提示和管理、推动商品描述客观化四个方面,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合法诚信交易,如实描述商品;文明友好沟通,客观理性评价。”为减少纠纷发生,广州互联网法院对网络二手商品交易参与主体作出以上提示。
为助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安全诚信的消费环境,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法院通过专业审判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例如,加强府院联动协作,与市场监管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信息共享。同时,充分利用广州法院多元解纷中心,构建在线“一站式”解纷体系。此外,创新法治宣传方式,通过以案说法、发布典型案例、送法进社区等方式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工作,提高消费者法律意识,引导正确消费理念,营造公平诚信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