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她‘得过且过’,困了自己就睡了,饿了也没人知道。现在她要是想找个舒服的地方睡觉、饿了想吃东西了,会发脾气让你知道。”
“治疗后短短一个月,我们能看见的是,孩子的主动发声、与人互动多了,呼名回应进步了。现在可以独自走几步、自己用调羹吃饭,别小看这些,我们预期以后会持续改善。”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伍仞 通讯员周密、陈文
对于雷特综合征治疗“可能解”的探索,近期在上海和广州同期迈出了第一步。记者了解到,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中南)、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周文浩教授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的仇子龙教授团队合作,成功实施中南地区首个雷特综合征基因治疗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日前,首名接受基因药物鞘内注射的6岁女孩治疗“满月”,言语、运动、社交、认知能力都有肉眼可见的改善。
2024年,广州市卫生健康委牵头组建广州研究型医院联盟。作为18家联盟医院之一,广妇儿建立研究型病房与临床转化中心,为罕见病患者提供新疗法选择;而本次临床研究中所使用的AAV载体是由广州本地的生物医药企业所生产,在精准靶向和安全性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本次临床研究有望成为卫生健康事业与生物医药产业互促互进、双向赋能的一个典型范式。
雷特综合征让女孩越长越“小”
3月14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增城院区的研究型病房里,溪溪的父母满心欢喜地细数着溪溪的变化。“现在孩子有脾气了!”让其他孩子父母头疼的小情绪,在溪溪父母眼中却是孩子对自我需求认知提升的表现,“之前她‘得过且过’,困了自己就睡了,饿了也没人知道。现在她要是想找个舒服的地方睡觉、饿了想吃东西了,会发脾气让你知道。”
他们已经很久没有从孩子身上看到这种正面的进展。1岁发病以来,溪溪似乎越长越“小”了,从可以发出“baba”“mama”的声音,渐渐变得不会说话;从可以自己扶着东西走路,到走两步身体就往后倒,再到完全无法走路,各项曾经有过或刚学会的能力都在退步,一度被认为是孤独症,2岁时做了基因检测,确诊为雷特综合征。
雷特综合征的发病率约为1/10000—1/15000,主要影响女性,患儿通常在出生后6—18个月起会出现严重的神经发育倒退,包括智力倒退、丧失已有的语言能力、手部刻板动作及失用、运动功能障碍等。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主任(院长)周文浩介绍,大约90%的雷特综合征是由于X染色体上MECP2基因突变所致,该基因编码的MECP2蛋白与神经元发育和突触功能密切相关。一直以来,对雷特综合征的治疗都与孤独症康复治疗类似,或是缓解症状的对症治疗;目前世界范围内正在研发的雷特综合征针对性治疗药物有接近10种,除了我国以外,美国也有基因治疗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
用载体将基因药物递送到大脑
一个月前溪溪所接受的基因治疗,通俗地讲,是使用不会致病的腺相关病毒(AAV)作为载体,像小货车一样将基因缺失的部分运到体内。
“科学家在大约20年前就发现这个病毒可以将正确的基因‘装入’患者体内,比如(把正确的基因)递送到眼睛里给失明的病人补充正常的基因,递送到肝脏里治疗血友病,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载体。而这次需要把人MECP2蛋白的编码基因递送进入大脑,修补患儿大脑受伤的神经网络、改善症状。”周文浩介绍,该项技术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的仇子龙教授团队近20年的研究成果,此前在动物实验中已证实安全有效。现阶段的临床研究首先要明确这一疗法在人体内的安全性,同时摸索治疗的有效剂量。
作为这项临床研究的受试者,溪溪在接受治疗后需要进行一年的追踪随访。广妇儿配备了多学科专家团队保驾护航。“我们有很严格的安全指标,包括临床监测、在不同时间节点的血液检查;同时我们会通过一系列的磁共振、脑电图等检查以及评估量表来评估治疗的效果。”广妇儿行为发育科主任医师陈文雄表示,在接受鞘内注射后,溪溪曾有短时间的免疫指标升高,但在两周后逐步恢复正常,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同时也观察到治疗的初步效果:“治疗后短短一个月,我们能看见的是,孩子的主动发声、与人互动多了,呼名回应进步了。现在可以独自走几步、自己用调羹吃饭,别小看这些,我们预计以后会持续改善。”据了解,由于该治疗方法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患者接受一次治疗后将有望长期获益。
载体由广州本地生物医药企业生产
“这次临床研究的启动为罕见病的基因治疗打开了一扇窗口。”周文浩表示,儿童罕见病领域庞大的治疗需求亟待解决,作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依托多学科团队协作,在罕见病筛查、诊断和治疗领域持续发力。
去年,广州市卫生健康委牵头成立广州研究型医院联盟,旨在通过建立完善的临床研究平台和支撑保障体系,促进联盟内医院临床研究创新发展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作为广州研究型医院联盟的18家联盟医院之一,广妇儿建立细胞与基因治疗研究型病房与临床转化中心,以“标准化设施、跨领域资源调配、多学科专业团队、规范化流程、信息化支撑”为基础,为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前沿创新技术提供临床转化平台,也为罕见病患者提供新疗法选择。同时,本次临床研究中所使用的AAV载体由广州本地生物医药企业所生产,在精准靶向和安全性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这一由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有望成为广州卫生健康事业与生物医药产业互促互进、双向赋能的典型范式。
据介绍,广妇儿将扩大受试者规模,推进社会支持体系,践行“从实验室到病床”的全程管理承诺,为雷特综合征患儿家庭点亮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