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多地曝出酒店、民宿偷拍事件,引发热议。《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摄像头偷拍已形成“生产、销售、安装、盗摄、交易”的黑色产业链,各个环节乱象频发,一些人更以此牟取非法利益。
“走进酒店房间,先探查一下摄像头”“堵住所有孔洞、盖上电子设备”……这些“反侦察”操作可不是谍战剧情,而是不少人入住酒店的日常。针孔摄像头何以屡禁不绝?提及这个话题,顾客很愤怒,合规经营的酒店也很委屈。现如今,针孔摄像头的生产技术迭代升级,体积不断缩小。对于酒店来说,想要实现有效治理成本不小。现实中,酒店排查很难跟上作恶者的脚步,就算发现了摄像头,恐怕也只能亡羊补牢。可见,如果单靠酒店“打地鼠”,确实是治标不治本。更何况,有些酒店、民宿还存在知法犯法、贼喊捉贼的现象。
面对已成产业的偷拍,除了压实酒店等经营主体的责任外,还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其一,生产环节。事实上,微型针孔式摄像头并不存在法律意义上的“盲区”,《禁止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和“伪基站”设备的规定》已经对“窃听窃照专用器材”有明确界定。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生产厂家信息不明,有的甚至源自“家庭作坊”。对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顺藤摸瓜,从源头上遏制非法生产。
其二,交易环节。必须认识到,从销售到使用相关器材设备进行偷拍,都涉嫌违法。当前,部分商家将针孔摄像头交易隐藏在正常的摄像头交易中,从而绕开平台审查。有必要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平台商品上架的审核力度,对商品参数作出强制上传要求,杜绝浑水摸鱼。同时,也要形成覆盖摄像头出厂、销售直至使用环节的全链条可追溯系统,真正把买家、卖家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