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都市新闻

非遗民俗村晚 七夕浪漫有约

广州乞巧·七夕节非遗活动周开展“粤韵村晚”、惠民演出等多项主题活动

陈钧圣

本文字数:1482

天河珠村明德堂内的乞巧作品“鹊桥”。

“巧姐”潘慧君给小学刚毕业的黄奕铮传授制作乞巧作品的技巧。

  粤人重巧夕,灯火到天明。乞巧文化起源于先秦,形成于汉代,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一文化集信仰崇拜、诗词歌赋、音乐舞蹈、工艺美术、劳动技能为一体,是女性勤劳、智慧、善良与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

  乞巧节将至,走进广州天河珠村,处处张灯结彩,明德堂的案上各式乞巧作品让人目不暇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场景、标志性的五羊雕塑、灯光璀璨的广州塔造型、电力驱动石磨转动呈现传统工艺制作肠粉……琳琅满目的作品既再现了传统乞巧场景,也体现新时代特色和科技结合的创新。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钧圣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四位乞巧传承人丹青肖像入驻博物馆

  8月5日晚,天河区文化惠民演出在珠村七夕广场举行,传承人颁奖仪式也同时进行。据悉,今年乞巧节创新性举办“彩墨颂非遗,丹青敬匠心”——画家笔下的珠村非遗传承人采风创作活动,由孙戈、廖宗怡、李晓白、张平四位画家为“天河乞巧习俗”市级传承人潘剑明,区级传承人钟丽波、潘尧珊、潘慧君四位非遗传承人绘制丹青肖像。当晚对四位杰出的非遗传承人颁发“特别贡献奖”,以此表彰他们在传承与弘扬非遗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同时,四幅乞巧传承人丹青肖像将由珠吉街道收藏,并入驻广州乞巧文化博物馆进行长期展示。

  “天河乞巧习俗”市级传承人潘剑明表示,“特别贡献奖”同时也是颁给所有乞巧传承人的奖,有了这个奖,大家就有了榜样,就能更好地传承好乞巧的技巧、工艺、文化习俗。接下来他们将一如既往地保持制作乞巧的初心,把珠村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在珠村明德堂里,时常能看到年轻传承人的身影。今年准备上初一的乞巧小传承人黄奕铮身着马面裙,眼神专注,不一会儿,一件乞巧作品“丝袜花”就在他的巧手下制作完成。黄奕铮学习制作乞巧作品已有三年时间,他说,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他爱上乞巧技艺,他会根据每年的时令特点制作带有新意的作品。“我们通过不同主题的创新作品,让人们来参观时能感受到乞巧随着时代而进步。”

  今年71岁的“天河乞巧习俗”区级传承人潘慧君是黄奕铮的启蒙老师,她说,经过几年的学习,黄奕铮已经能自己制作丰富的作品。“看着年轻一代这么努力,我们作为传承人又怎能‘偷懒’呢?”潘慧君说。

  珠吉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以来,珠吉街道启动打造珠村“百千万工程”特色示范村,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创新发展”的基本方针,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作为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深度实施“百千万工程”、高效推进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时代活力,实现传承有抓手,发展有路径。

  天河举行7天“N”场乞巧活动

  “七夕节(天河乞巧习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是天河区民俗的“金字招牌”。今年,广州乞巧·七夕节非遗活动周以“七夕天河 幸福广州”为主题,除了举办摆七娘、拜七娘、睇七娘等仪式,还开展“粤韵村晚”、惠民演出、非遗雅集等主题活动。

  天河区线上线下举行“7”天“N”场主题系列活动,让乞巧习俗以人们可欣赏、可品尝、可体验、可聆听、可互动的方式随时随地呈现,让传统民俗文化被看到、被了解、被喜爱、被传播。

  天河区将在七夕当晚(8月10日)启动“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文化活动。启动仪式以“情满七夕·德润天河”为主题,分为主会场传统仪式及文艺演出、沉浸式园游会两部分,集中展示广州乞巧习俗,体现广州传统文化之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开放和活力。

  启动仪式上,乞巧传承人将展示广州乞巧文化习俗:少女们身着传统服饰跟随巧姐“迎七娘”,女性长辈为刚成年女子行“髻礼”,“穿针比巧”展示女性的细致与灵巧。活动还邀请众多手工艺人现场展示刺绣、剪纸等传统技艺,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妙。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都市新闻 A7非遗民俗村晚 七夕浪漫有约 陈钧圣2024-08-07 2 2024年08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