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召开“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审判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解读《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审判白皮书(2020年至2023年)》(以下简称《白皮书》)以及《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索赔指南》(以下简称《索赔指南》),并就审理的机动车交通事故案件难点疑点和典型案例答记者问。
记者获悉,2020年至2023年,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采用“诉前调解”方式受理道交案件共4278件,调解成功案件共1033件,四分之一的道交案件在诉前阶段做到了实质解纷、案结事了。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翔宇 通讯员贝奇聪、何洁莹
涉诉主体数量多、审理难度大
近年来,因交通出行个性化需求不断增长,以及网络服务平台,尤其网约车、外卖及快递业等网约配送新业态服务的快速兴起,道路交通参与者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导致了道交案件审理难度加大。为依法稳妥处理涉交通运输矛盾纠纷,《白皮书》梳理了2020年至2023年以来该院审理的道交案件,就该类型案件的基本情况、审理难点、创新举措等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同主体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同时发布相关典型案例,以期不断探索、创新诉源治理新思路、新方式,促进社会交通文明安全有序发展。
《白皮书》显示,近年来中山第一人民法院积极推行“诉前调解+诉前鉴定”模式,2020年至2023年采用“诉前调解”方式受理道交案件共4278件,调解成功案件共1033件,四分之一的道交案件在诉前阶段做到了实质解纷、案结事了。
《白皮书》显示,此类纠纷中涉诉主体特征明显:涉诉主体数量多且法律关系复杂,每案诉讼主体约3个或多个,涉及保险、挂靠、雇佣、借用、租赁等多重法律关系,审理难度较大;涉诉主体中非中山市户籍人员较多,应诉材料送达难度较大;网约车司机作为原告起诉主张停运损失的案件数量增幅较大,该类案件约占道交案件总量的20%,占小额诉讼道交案件总量的50%以上。
网约车司机如何规避风险?
做好工作记录证明雇佣关系
记者了解到,随着互联网平台的蓬勃发展,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从业人员也不断增加。这类从业人员多数是通过网络平台与相关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合作协议等,且由于存在自主安排工作时间、自带工具等情形,减弱了认定劳动关系所依据的管理性、从属性等特征,当发生交通事故致他人损害时,往往相关企业不确认与其存在劳动关系。
比如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审理的一宗案件:快递员甲某驾驶A物流公司提供的车辆、受B物流公司指派配送C公司的快递,送件过程中致第三人损害,快递员主张为职务行为(均未签订劳动合同),但各物流公司(快递公司)均不确认与甲某存在劳动关系,这种情况下就增加了法院对责任认定的难度。
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如何规避风险?对此,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四庭庭长董爱民建议:首先要遵守交通规则,安全驾驶;其次,相关从业人员在签订合同或用工协议时,应要求相关单位按规定为自己购买与职业相关的商业保险,从而减轻意外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此外要记录好自己的工作情况,比如日常的聊天记录,上下班打卡记录、工资发放记录等,以证明自己与相关企业之间存在雇佣或劳动关系。
近日,“萝卜快跑”频上热搜,引发大众对无人驾驶的关注。董爱民表示,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将持续关注该类型交通工具、出行方式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对可能引发的交通事故案件,研究探索处理的新思路,新方式。
《索赔指南》围绕四大问题解惑
针对道交案件如何提升审判质效,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黄鸿德介绍,首先是深化案件繁简分流,提升司法服务质效,通过“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实现简案快办、繁案精审、高效解纷;其次是深化要素式审判,通过提炼案件的基本事实要素,精准归纳争议焦点,并围绕这些要素进行审理,极大提升审判效能;第三是出台道交案件审判指引,深化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审判体系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统一裁判尺度,进一步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提升司法公信力。
此外,该院精心编制并发布了《索赔指南》。该指南重点围绕“谁可以起诉”“可以起诉谁”“损失项目有哪些”“赔偿责任怎样承担”等老百姓日常关注的四大问题,以问答的形式逐一答疑解惑,通过浅显易懂的形式让群众“看得会”“学得懂”“用得好”,为交通事故受害人提供了详细的维权指引。《索赔指南》的发布不仅帮助当事人理性维权,还进一步普及了道路交通事故法律法规,提高社会公众对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处理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道路交通事故案件的处理,关系民生大事和社会稳定。接下来,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司法理念,主动延伸司法服务职能,充分发挥诉源治理效能,从源头预防并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的发生,同时不断探索创新权益保护机制,为道路交通事故中的受害人提供更周全的法律保护、更充分的诉讼指引、更便捷的审判体验,以法治力量守护人民群众的“平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