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可致死的肺栓塞而置入的下腔静脉滤器,到了该“退役”时却紧贴血管壁,产生严重粘连,导致取出困难怎么办?虽然临床上有一些极困难的滤器取出病例,必要时可开腹手术,但风险大,创伤也大。对于近期刚做过大手术的患者,除了传统开腹手术,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减少创伤?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下称“广医二院”)血管外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等多学科专家团队密切配合,成功实施了华南地区首例全腹腔镜下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大大减少了对患者的损伤,加快了术后康复。
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许咏怡、朱一艺
如何撤回“救命伞”?
50多岁的萧女士(化名)因右股骨骨折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在老家医院,医生通过微创介入将下腔静脉滤器——一把能帮助过滤血栓、预防肺栓塞的生命“保护伞”置入到她的下腔静脉中。待她恢复良好,这把“伞”可以“退役”了,却出现了新难题——滤器头端回收钩紧紧贴在血管壁上,产生严重粘连,当地医院先后尝试两次介入手术,耗时4个小时,都以失败告终,怎么也取不下来。
下腔静脉滤器可有效预防由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的肺栓塞,但长期置于静脉中也可增加血栓形成、滤器迁移、血管穿孔或感染的风险和并发症。萧女士了解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团队在困难滤器回收方面经验丰富,于是前往求医。
大胆尝试微创术式
“对于一些极困难的滤器取出病例,必要时可进行开腹手术。”入院后,广医二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张智辉主任医师和团队详细分析了萧女士的病情,考虑到她因股骨骨折近期做过大手术,开腹取滤器的手术创伤和打击相对较大。
为更大程度减少损伤,加快术后恢复,在与患者和家属密切沟通后,医生团队决定实施微创腹腔镜下取出术。
在此之前,华南地区尚未开展腹腔镜下的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这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和尝试。广医二院医务科组织血管外科联合泌尿外科、肝胆外科、影像科的多学科专家讨论。专家们分析,这台微创手术面临着以下多方面困难:
首先是滤器位置高:滤器位于下腔静脉的高位,接近肝尾状叶下方,这个区域解剖结构复杂,周围有重要的血管和器官,如肝短静脉、肝脏、胰腺、第一肝门和十二指肠。
其次,滤器头端回收钩紧贴血管壁,粘连严重,增加了取出的难度和风险。
再次,滤器超过双肾静脉水平:滤器的一部分超过了双肾静脉的开口,手术中需要阻断双肾静脉的血流,这要求手术必须在30分钟内完成,以避免对肾功能造成损害。
专家们提出,手术体位采用侧卧位,并保持躯干平直,以使手术时尽量平视下腔静脉,充分暴露下腔静脉后壁。
腹腔镜下成功取出
多学科专家团队反复讨论敲定手术细节,争取以更短的时间、更小的创伤取出滤器。手术当天,由广医二院血管外科副主任萧剑彬、肝胆外科副主任蒋小峰、泌尿外科张利朝副主任医师联合上台主刀。多学科专家团队全力以赴,密切配合,有条不紊地在腹腔镜下精准找到切口,暴露、阻断、切开下腔静脉,最终巧妙地使用滤器回收套件成功地将其完整取出。
萧女士术中整体情况平稳,监护一晚后即转回普通病房,术后第二天已能下地活动。微创术式创伤小,仅在萧女士身上留下5个1厘米的小切口,术后肾功能正常,这让一家人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