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有了营业执照?近日,湖北孝感某县上百村民被冒名注册营业执照事件引起围观。12日,该县通报称,2011年至2023年,多人在“市场主体增量行动”中,通过镇政府工作人员获取部分村民身份信息,违规办理工商营业执照154个,涉及村民134人。
前后持续十余年,涉及上百村民,单看这两个数据,已是咄咄怪事。如果再往细处看,更是离谱:有的一家三口被冒名注册5家企业;有去世多年的村民也被登记,且经营状态至今为“存续”;经营范围标注为“油茶种植”,可村民反映“我家一棵(油茶)苗都没有”……假得如此彻底,简直匪夷所思。
在冒名注册的背后,有不少问号亟待拉直。其中尤以“市场主体增量行动”值得“关注”。常看新闻的人大概还记得,就在4月底,山西大同某县被曝在落实“市场主体倍增”计划中严重造假。面对考核压力,当地村支书“找亲朋好友完成登记注册,甚至把多个经营主体注册在自己名下”,令人咋舌。
年份不同,地点各异,情节相近,“矛盾焦点”都指向市场主体。这是问题之源?应当承认,增量行动也好,倍增计划也罢,其初衷都是好的。市场主体的数量是衡量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但它的增量,源于肥沃土壤,本应自然生成,而决不能拔苗助长,甚至“造”苗填充。无中生有,经不起“查重”,还可能破坏一方水土,必须杜绝。 (夏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