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评论

APP熟人推荐,实在冒犯

付迎红

本文字数:934

  评论员观察

  前段时间,“不要给我推荐可能认识的人了”这一话题登上了热搜,由此引发网友对于社交APP熟人推荐机制的吐槽。(4月16日《法治日报》)

  想必广大网友对熟人推荐都不陌生。点赞过的内容、购买过的东西、观看过的直播……在互联网留下的种种痕迹,都会被平台捕捉进行熟人推荐。有了这个功能之后,上网简直跟“裸奔”没啥区别。因为一旦开启此模式(多是平台默认开启),不管你想不想,APP都很可能会把你的各种信息一股脑抖出去,大剌剌地暴露在一些“熟人”面前。这些熟人呢,可能是你的家人、同事,也可能是刚刚加上联系方式的新朋友、只有点赞之交的“老朋友”,甚至还可能是被你拉黑已久、八竿子打不着的前任。

  这时候,只想在网上安静冲浪的你,不可避免地会获得各种熟人的热切关注。当然,也极有可能会遭遇“社死”现场。比如,在社交平台上偷偷吐槽领导、同事,却被大数据精准推送到当事人手里,场面尬到脚趾抠地、原地捶墙。又如,网购下单了生发水,刚巧被几位“熟人”刷到,自此秃头人设算是稳稳立下了。更窘迫的是,在社交平台“放飞自我”的黑历史,也很可能在亲戚朋友间传了个遍,“马甲”全掉、人设崩塌。各种尴尬,真是想想都让人头皮发麻。

  现如今,熟人推荐模式几乎成了各大APP的标配。平台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增强粉丝黏性、提高平台日活,此外也有扩大用户朋友圈、深化人际交往的考量。然而,这种看似无微不至的“贴心”服务,实则是缺乏边界感的冒犯。用网友的话来说,这种“用户思维”还是省省吧。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保护个人隐私越来越受重视。很多时候,大家都想要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不受打扰的私人空间,不必承载过多熟人社交的压力、受到各种角色身份的束缚。屏蔽一些点头之交,是拒绝披露太多个人隐私、产生过度连接;对领导同事“隐身”,是想要厘清工作和私人生活的边界;没有事无巨细把所有信息告知父母家人,也是希望能够拥有更多独立空间。一些平台不考虑用户心理、“唐突”地搞熟人推送,不仅不会让人觉得方便,反倒会引发大家的反感,徒增被窥视的不安和焦虑情绪。

  每个人的交往边界都值得被尊重。把过度打扰的“手”及时收回,让每一个用户都能得到清爽的使用体验,才是平台该干的事。毕竟,技术终究要为人服务,而不是给人压力、让人烦恼。     (付迎红)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评论 A12APP熟人推荐,实在冒犯 付迎红2024-04-17 2 2024年04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