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清明,珠海斗门区莲洲镇的西江水涨了。水底下,一种美味茁壮生长——被誉为“西江鲍鱼”的黄沙蚬,又到了一年中最肥美的季节。想尝尝“开春第一鲜”,得到“中国黄沙蚬之乡” 莲洲镇来。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谢英君
捞蚬要用特制工具
暮春三月,西江经莲洲镇向出海口日夜奔流,留下被一江春水滋润过的密密水网。这一片咸淡水交融的广阔水域,有着黄沙冲积层河床,水清沙细,浮游生物丰富,因而黄沙蚬也吃得肥肥壮壮的,等它们的个头长得比1元的硬币还大时,莲洲镇的“蚬季”就到了。
清晨是捞蚬最好的时间,捞蚬用的是当地人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一种特制工具——蚬拖,可以把它看成一个大号的摩托车篮,连着杆子和杠绳。捞蚬时,船身顺着水流打横漂着,沿前进方向放下挡水拖耙,蚬拖则在反方向斜45°插入水底沙层。船慢慢漂着,河沙带蚬被“犁”入蚬拖,沙子渐渐漏去,一身甲壳的小东西却被挡在格栅里。
“放置蚬拖的数量要视流水缓急而定,一般可放置5到6个,每隔10到15分钟起蚬一次。”莲洲渔民梁先生是捞蚬好手,他说下拖和起蚬时机都有讲究,只有精准把握住水流和时机才有可能捞到个头最饱满的黄沙蚬。
只需清蒸即可激发鲜甜
有30多年厨龄的叶卫东是烹饪黄沙蚬的一把好手,他是莲洲镇横山村叶氏大东酒楼的老板。叶卫东告诉记者,最近排队来吃黄沙蚬的食客络绎不绝,每天平均吃掉近200斤。
身为莲洲人的叶卫东从小就爱吃黄沙蚬,自然知道该怎么对待这份天然的鲜甜。他说,吃黄沙蚬最讲究原汁原味,只需简简单单的蒜蓉清蒸、盐油清蒸已足够。吐净泥沙的黄沙蚬平铺在铝盘中,加入海鲜汤、油盐、蒜蓉蒸煮,几分钟后,盘中“卜卜”开壳声不绝,白嫩的蚬肉露出真容,食客们也打趣称之为“卜卜蚬”。待热气散开,一筷一口一啜,鲜甜汁水和嫩滑肉感在舌尖绽开,美味妙不可言。
据悉,黄沙蚬还可与冬瓜同煮一煲靓汤,或伴以蒜蓉、椒圈生炒,煲成蚬粥也味鲜可口。莲洲镇的黄沙蚬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价值丰富。在中医理论看来,食之疏养肝气、利湿健脾,是春天里的一道养生菜。
“中国黄沙蚬之乡”的产业致富路
小小的黄沙蚬,成了文旅与产业融合的助力。2013年,莲洲上横黄沙蚬被列入“珠海市第六批市级非遗名录”。2019年,莲洲镇获评“中国黄沙蚬之乡”的称号。当地金龙阁酒楼还被评为“上横黄沙蚬(传统技艺类)传承保护基地”。
黄沙蚬产业更得到莲洲镇的重视和扶持。当地制定了详细产业发展规划,将保护黄沙蚬资源、优化生态环境与产业和谐发展相结合,为产业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并在近年来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发展,进一步提高黄沙蚬资源产出率,使该产业朝生产规模化、经营链条化、产品精深加工化持续迈进。
同时,斗门区围绕白蕉海鲈、斗门荔枝、莲洲禾虫和黄沙蚬、乾务重壳蟹等特色农业资源,打造斗门农文旅体融合新品牌。在此基础上,斗门持续强化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擦亮“中国海鲈之都”“中国禾虫之乡”“中国黄沙蚬之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