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李直建)结合用地需求,东莞市自然资源局日前发布《东莞市2024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显示,2024年度,东莞拟供应建设用地总量为1180.60公顷,其中住宅用地54.06公顷,占计划总量的4.58%,仅分布在城区、松山湖、东南临深三大片区。
临深片区宅地供应面积最大
东莞市自然资源局表示,建设用地供应计划遵循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原则。通过优化土地空间布局,坚持区域联动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要求,促进中心城区、重点园区、新农村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作用,优化产业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同时,优先安排土地供应向社会民生、科技创新、工业转型升级、产业融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和实体经济的发展项目倾斜,统筹落实好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用地,推进土地资源向高质量发展领域配置,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创制造强市提供强有力支撑。
《计划》显示,东莞市2024年度拟供应建设用地总量为1180.60公顷。本年度首次将集体建设用地纳入本计划,拟供应集体建设用地37.40公顷。住宅用地54.06公顷,占计划总量的4.58%,其中,全市保障性住房用地7.80公顷;工矿仓储用地543.23公顷,占计划总量的46.01%;商服用地13.20公顷,占计划总量的1.1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112.47公顷,占计划总量的9.53%;交通运输用地448.87公顷,占计划总量的38.0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75公顷,占计划总量的0.15%;特殊用地7.02公顷,占计划总量的0.59%。
计划供应的建设用地在全市单独选址和6大片区的空间布局情况为:单独选址442.15公顷,全为交通运输用地,占37.45%;城区片区71.33公顷,占6.04%:松山湖片区98.31公顷,占8.33%;滨海片区207.67公顷,占17.59%;水乡新城片区127.09公顷,占10.76%;东南临深片区129.02公顷,占10.93%;东部产业园片区105.03公顷,占8.90%。
记者梳理发现,住宅用地仅分布在城区、松山湖、东南临深三大片区,临深片区宅地供应面积最大,为31.34万㎡(均在塘厦镇);城区片区为19.34万㎡;松山湖片区为3.38万㎡(保障性住房用地)。也就是说,只有城区和塘厦镇有普通住宅用地。
划定6宗保障性住房用地
《计划》提出,东莞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多元化发展。重点推进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土地供应优先向保障性住房建设倾斜,切实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重点布局在城镇中心区(商业、办公密集区域)、大型产业园区及周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等需求量大、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交通便利的区域,切实做好保障性住房的区域供应布局平衡,实现职住平衡。
结合东莞实际,《计划》单列保障性住房用地情况。2024年度,东莞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为6宗,将在东城、万江、大岭山、寮步等镇街优先安排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进一步优化住房供应结构,稳定市场预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人群的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其中,东城2宗,选址牛山社区和樟村社区;寮步2宗,选址石龙坑社区和横坑社区;万江1宗,选址新村社区;大岭山1宗,选址太公岭村。
打造“三位一体”都市核心区
据介绍,东莞市建设用地供应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不断擦亮“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依靠科技创新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未来产业,大力推进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通过连片土地整备、自然资源要素保障、规划调整手续优化,再到审批融合提速、拿地成本降低、不动产服务等“连环招”“组合拳”,全力保障产业空间高效高质供给。
另外,《计划》强化与广深协同发展,全面参与深圳都市圈规划建设。统筹跨区域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以交通一体化为先导,协同推进能源、水资源、新型基础设施等建设,优化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强化都市圈一体化资源要素保障。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打造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三位一体”都市核心区,推动松山湖科学城、滨海湾新区、水乡功能区、银瓶合作创新区四大战略平台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