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数据局等部门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底,打造300个以上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当前,推动数据要素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类场景,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发挥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大势所趋。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亟需培育壮大以数据为关键核心要素的新动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撑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
数据亟需从资源向要素转变
要让数据发挥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的发展,就要推动数据从资源向要素转变。首先,由包括个体、企业和政府在内的主体收集数据,并处理成可供使用的“数据资源”。其次,“数据资源”被用于改善个体的工作生活、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政府的社会治理,转化为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数据资产”。最后,“数据资产”进入市场,在流通和交换中得到广泛共享和高效利用,从而提升经济社会运行效率。
当前,在数据要素赋能经济社会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场景释放不够、数据供给不足、流通机制不畅等。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数据未实现从资源到资产的转化,缺乏价值发挥的着力点。数据资源闲置在系统中,不仅未释放出应有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要支出固定的存储成本。因此,目前最紧迫的任务是提高数据应用能力,拓展数据应用场景的广度和深度。
应用场景创新赋能经济社会
一是通过培育政务数据应用场景,引导社会数据开放利用。相比社会数据,政务数据在权属划分、管理规则等方面更加清晰,在规模和质量上也更具优势,故宜以政务数据的应用场景为突破口,打造一系列典型示范案例,从而推动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应用场景的创新,带动社会数据的开放利用。例如,在普惠金融领域,于广州数据交易所上架的“清易贷”由社保缴存数据加工而成,可为金融机构授信评估和贷后风控提供参考。
二是充分发挥“两只手”的作用,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特定企业的数据可能对自身生产经营没有直接价值,但对产业链上其他企业极具意义;只有促进数据在企业之间流通起来,才能将应用场景的创新推向更大范围。在政府侧,应聚焦产业链上的数据流通,加大在数据产品入场交易、行业数据空间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在市场侧,应不断完善数据基础制度和安全治理体系,培育数据交易生态体系。如众陶联利用产业链上下游数据推出“交易证据链证书”,该数据产品经合规审核后,获得了数据资产登记凭证,并在广州数据交易所上架,可信度和真实性均得到大幅提升,交易十分活跃。
三是协同数据的开放与安全,为数据高水平应用提供保障。数据在流通共享中存在泄露、篡改等风险,会削弱市场主体开放数据的积极性,从而对应用场景的创新形成制约。就公共数据而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运营管理制度,形成数据开放-收益-流通-使用的闭环系统,加快发展隐私计算等先进技术,确保数据在安全可控状态下得到充分应用。例如,公共数据因安全要求需脱敏后才可向社会开放,但脱敏操作可能会降低数据对于企业的使用价值。广东首创的首席数据官制度能够通过首席数据官与企业的沟通,促进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的供需匹配,平衡好数据安全保障与价值释放之间的关系。
发挥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要以应用场景创新为重要抓手,不断激活和释放数据潜能,推动数据从静态的资源跃升为动态的、可经营的资产,再进一步转化为智能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塑造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作者分别系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本文系2023年度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调研课题“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金融协同监管研究”(2023DXXTZDDYKT069)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