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评论

恶意测评,害人害己

赵萱

本文字数:633

  近日,苏州互联网法庭审理了一起因测评引发的名誉权纠纷案。一测评博主未购买、体验带货博主的商品,却在测评视频中加上带货博主肖像、发表侮辱性语言等否定性评价。法院判决认定侵权,要求两被告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2月28日《法治日报》)

  “拥有几千万粉丝的网红是如何吃里扒外的”“你知道这种东西害了多少中国人吗”“大网红就这么缺钱吗,割消费者‘韭菜’”……如此愤怒,还以为这个测评博主吃了多大的亏。没承想,这人连买都没买,仅凭情绪和想象就收割了一大波流量。如此博眼球、赚流量,付出的代价不会小。判决显示,该测评博主及其公司被认定侵权,需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带货博主于某某2.3万元。此事终了,想必这位测评博主已然公信力全失,今后在测评圈里恐怕也“凉”透了。

  如今,“买前看测评”成了不少年轻人的消费习惯。测评博主通过对产品测试、比较、体验,分享真实感受、给出消费建议。可见,好的测评,既能替消费者打破信息差,又能获得个人收益,还能对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监督作用。本是一件利好多方的事,却总有测评博主发表与事实不符、过分夸张的评价。为啥?要么是受了流量的“蛊惑”,让本应实事求是的测评成了一出“看得爽就行”的闹剧;要么是收了品牌方的好处,“一捧一踩”之下,测评博主摇身一变成了“托”……以上种种,无一不是短视行为。由此说开去,该案件也为测评博主们提了个醒:“测评”不是灰色生意,恶意测评终会反噬自身,只有坚持客观公正,呵护好自身口碑、赢得消费者信任,才能走得更远。                 (赵萱)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评论 A4恶意测评,害人害己 赵萱2024-03-01 2 2024年03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