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一学校被投诉“强迫家长花580元买App会员”。当地教育委员会发布情况说明称,开通学习App采取自愿原则,学校不存在强制家长购买的情况。(1月9日澎湃新闻)
学校能不能给学生和家长推荐教育服务产品?应当说,倘若能做到完全由家长和学生自由选择,学校此举倒也算合情合理。但了解过中小学教育情况的人都晓得,在具体办学实践中,“自愿”两个字不是口头上说得那么轻巧。现实往往是,学生、家长的选择并非出于个人意志,而是被“自愿”裹挟而行。
其中缘由,就在于某些时候教师和家长之间存在“不对等”。特别是关乎孩子学习成绩之类的问题,很容易精准击中家长的敏感点,这时候他们通常就没啥“议价”空间。就拿这事儿来说,涉事老师在通知家长买App会员时,表示此平台方便班主任全程跟踪学生学习情况,督促家长尽快积极报名,还特意强调“今后学生寒暑假作业在这个平台上布置”。老师都这样“建议”了,家长还敢说“不”吗?如果拒绝了,孩子在学校会不会被“穿小鞋”?即便不考虑同老师关系的维护,把收费App和交作业这件“大事”直接捆绑在一起,家长就算不情愿也得硬着头皮接受。
目前为止,涉事学校已协调运营商向购买增值服务的家长全部退费,对言行失当的教师严肃批评教育。但事情还不算了结,有些问题还值得追问。580元的App“入会费”,门槛之高令人咋舌。在这背后,学校老师和服务商之间有没有利益往来?有没有变相从中吃回扣?有待进一步调查。 (付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