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储备物资,我国实行棉花质量公证检验制度。每年秋冬,是占据全国逾九成产量的新疆棉花的收获季节,来自全国各地的纤维检验人员奔赴新疆开展监管棉入库公检,时间持续四个月左右,广州纤检人便是其中一支队伍。
自2012年起,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简称“广州纤检院”)开始作为主检机构承担新疆棉花公证检验任务。12年来,来自南方的广州纤检人奔赴三千公里以外的新疆,在严寒下履行公检任务,用权威、公正、准确的纤维大数据,服务保障国家战略物资安全。近日,广州日报记者跟随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实地走访了这个“每年的约定”,探寻广州纤检人坚守12年的“如雪初心”所在。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颖思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雪明
“简单”工作不简单
北京时间早上9点,位于新疆天山北麓的奎屯市,天还蒙蒙亮。来自广州纤检院的谢春鑫和江新成坐上车,往10公里开外的新疆中亚金谷国际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出发,那里的棉花仓储区是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指定的第三方监管库。
新疆棉花公检分两大块:现场数量检验和实验室品质检验,现场数量检验包括:毛重、皮重、公定重量、回潮率检验、含杂率检验。实验室品质检验包括:颜色级、长度、马克隆值等。其中过磅是数量检验的第一个步骤。
“高峰时试过早上8点40分出发,晚上7点多才回到酒店。”第五年参加棉花公检任务的谢春鑫,此次是过磅员。他告诉记者,由于负责的是第一步,过磅员必须最先到达棉花仓库,卸车后还得空车再过磅一次,因此过磅员往往又是最晚结束工作的。
9点半左右,谢春鑫正式开启一天的工作。只见满载皮棉的货车缓缓驶上磅,江新成负责数棉包、确认与运输单上一致,谢春鑫则输入车牌号、批号、棉包数等信息,点击确认系统自动上传毛重数据——两人与库区工作人员默契配合,一套流程下来有条不紊。
“我总结了过磅程序的‘121法’,希望对后面接手的人有帮助。”在记者看来,过磅是一个简单机械的工作,但谢春鑫为了这个“简单”的工作总结了程序法则,还利用excel表格的函数公式优化了表格。“一批棉花价值数十万元,重量万万不能出错。”谢春鑫说。
坚如磐石的棉包
除了协助过磅工作外,江新成主要负责与新疆当地公检实验室的样品交接。每当临近中午时分,库区内往往已经有约10批棉花进行了取样,抽取的品质检验样品都装进了大样品袋中。这时江新成便会开上电动三轮车,顶着艳阳、迎着寒风,驰骋在近千亩的棉花堆场拾取装有品质检验样品的大样品袋。
中亚金谷的棉花仓储区占地980亩,可存储棉花80万吨。采访当天温度只有零下23℃,泼出的热水瞬间成冰。在库区工作不到一刻钟,江新成的眼睫毛便成了“冰睫毛”。
从中亚金谷仓储库往北走40多公里,是新疆中锦胡杨河监管仓库,广州纤检院的7名检验人员组成了“现场检验组”,负责对棉花进行“测水”(即回潮率检验)、含杂率抽样、品质检验样品抽样以及加盖验讫章。现场检验组成员倪瑞龙负责品质检验样品抽样,只见他胸前挂着一大沓塑料袋,用美工刀在棉包侧面割开取样口,双手插进棉包内,稍微使劲便拽取出一个棉花“方块”,接着撕下棉包条码与“方块”一起放进塑料袋,成为一个品质检验样品。看起来好像很轻巧,实际上十分考验体力和技巧。每个棉包在经过400吨重量的压力打包成形后重约227公斤,坚如磐石。
“你必须一次性抽取,不能分几次,不然会影响品质检验的结果。”倪瑞龙说,每批次棉花一般有186包,每一包都需要抽样,平均每天要抽12~15批次,每天就要抽样超过2000次。“这两天天气很干,塑料袋口很难打开,现在手指都是半僵硬状态。”
守护“金蛋蛋”
从棉田里采收回来的籽棉,当地人称“金蛋蛋”,一吨“金蛋蛋”能卖上一万多元。经过脱籽轧花,这些“金蛋蛋”便成为一包包“皮棉”,经过公检,棉农便可获得相应补贴,皮棉也能定价流通。
公检数据,用于核定棉花产量、落实棉农补贴政策、确定棉花品质等级、规范棉花流动秩序,不容有失。几个细节,让记者看到了广州纤检人对这份责任的坚守。
“拿不到公检证书,就会影响棉花销售。”第九年参加棉花公检任务的何伟,是广州纤检院此次公检工作的现场管理和出证人员。何伟说,棉花公检任务紧,现场检验完成后,三天内需要上传重量检验数据,每天晚上核对每一个数据并录入系统是其“必修课”。“让我记忆特别深刻的就是熬夜出数据,每年最忙的时候,基本上有一个半月的时间,录数据要录到次日凌晨两点以后。”
广州纤检院此次新疆棉花公检总负责人谢剑飞,发现一辆货车棉包积雪很多,他坚持不放行,爬上五六米高的棉包顶扫掉积雪,扫雪后再次过磅,重量相差近220公斤。“以后不打扫干净,不允许过磅!”谢剑飞用严把关,维护公检大数据的权威与公正。
“在异地生活和工作数个月,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谢剑飞说,本次广州纤检院共派出17人参与新疆棉花公检任务,作为主检机构负责两个监管库的棉花公检任务,截至去年12月底完成检验量已近17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