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美术·闲情

徽州火桶

谢光明

本文字数:1141

  第一次出远门,是20岁的那个冬天,坐绿皮火车去南京,看望秦淮河边的小周。我和小周通过广播电台一档节目认识,彼此有许多共同的爱好,大有相识恨晚的感觉。长江边风大湿气重,阴冷的天气让我感觉不适,总觉得缺少了什么,浑身不自在。吃饭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少了一个火桶。南京居然没有火桶!

  后来,我邀请小周来我家过年。千里迢迢来到小山村的小周,肩膀落满了雪花。进门第一件事,不是泡茶迎客,我拿出一双布鞋,让他坐在火桶里。小周不明白请君入“桶”的意思,愣在那儿,以为我是要举行什么欢迎仪式,惊愕得不知所措。我告诉他,换鞋是为了方便在火桶里烤火。坐在火桶里的小周,一遍遍好奇地查看火桶,说从未见过如此神奇的取暖物品,你们徽州的先人果然聪明。

  过新年,雪花飘飘,山区的雪下得比平地爽快,青青的竹园被皑皑白雪覆盖。鞭炮声里,小周整天坐在火桶里,享受着山区不一般的“热情”。小周恋上了火桶,说坐在火桶里,如沐春光,有一股热流从足三里沿任督二脉流通全身,让人身心放松,愉悦。

  火桶有没有小周形容的那么神奇,值得商榷,不过在黄山市及古徽州属地绩溪、婺源等地,火桶与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确实离不开它。火桶作用多多,白天用来烤火取暖,晚上用来烘干衣物。依据大小,有专供个人使用的火桶,有可供全家一起使用的火箱。按照形状,有圆形,方形,椭圆形,半月形,另外还有便于携带的火熜。火熜像一个“小太阳”,走到哪都带着焐手,其功能类似热水袋,但比热水袋的能量足得多。古人认为十指连心,手热了,心就温暖,心里温暖,全身就不冷。

  火桶是徽州人一生的伴侣。从出生开始,人们就会把婴儿放在“睡桶”里,盖上小棉絮。“睡桶”底部的木板凹凸不平,便于摇晃,是一个“带空调”的摇篮。一岁左右的孩子,坐有“坐桶”,立有“立桶”,孩子学走路,往往是先从“立桶”开始的。农村女孩出嫁,新火桶是不可或缺的主打嫁妆之一,只是现在的火桶由原来烧木炭改为用电。电火桶的普及,好处是清洁干净,不足之处在于不便携带。电影下乡,送戏下乡,人们还是喜欢坐在温暖的火桶里看热闹。

  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会,有上进心,参加高教自学考试。寒冷的冬夜,窗外落着整宿的雪,树枝和竹子被压断的声音时不时响彻乡村,我坐在火桶里复习课程。家里那只懒猫也喜欢赖在火桶里,赶都赶不走。

  离开老家多年,每到冬天,仍然十分怀恋老家的火桶,和火桶里滚烫的木炭炉火,还有火桶里赶不走的猫。它像一个小太阳,温暖了我的许多岁月。

  如今,当年的小周已是老周,受我的影响,火桶也已成为他的“伙伴”。老周在网上买来电火桶,放在办公室,说捂脚效果非常好。同时家里也买了几个电火桶,平时坐在火桶里,盖一件衣物,一边烤火看电视,一边喝着我寄去的祁门红茶和黄山毛峰,俨然成了一个地道的徽州人。

  (谢光明)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美术·闲情 A6徽州火桶 谢光明2024-01-07 2 2024年01月0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