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评论

善城暖屋,为爱续航

陈文杰

本文字数:1069

  近日,位于越秀区光孝路的一家“小店”热闹非凡,吸引了不少市民的关注——首个广州市慈善超市示范点(以下简称“示范点”)正式开业。据悉,该示范点命名为善城暖屋(慈善超市),是由广州市民政局指导,广州市慈善会、广州市接收社会捐赠工作站合作运营。(12月27日《广州日报》)

  慈善小超市,民生大益事。作为舶来品的“慈善超市”,其实已非新鲜物,从上海镇宁路开业第一家慈善超市以来,不同形式的慈善超市便在全国遍地开花。“慈善之城”广州也不例外——近年来,各区各街道均有各类慈善超市、公益小店的身影出现,在潜移默化中浸润着城市的慈善底色。如今,广州首个慈善超市示范点正式开业,无疑是“集大成之作”。慈善超市究竟有何魅力?不妨从中窥探一二。

  慈善是目的,超市是模式。与传统公益慈善不同,慈善超市一改以往单方给予的救助方式,着重从特殊群众的需求入手,以更为便捷的救济模式,“各取所需、各得其所”,不仅精准对接需求、而且让帮扶更有温度。物资发放只是其中功能之一,融合了资源整合、慈善义卖、平台宣传以及慈善体验等功能,才是慈善超市的“完全体”。如示范点超市,外观看似一家麻雀小店,实则五脏俱全——设置发放区、义卖区、微心愿展示区、志愿服务区和仓储区等区域,可谓应有尽有,如此人性化、细致化的设计也让这个简约超市,处处显温情。

  超市,也是载体。有别于传统观念,慈善超市并非只为特殊群体服务。事实上,街道与社区的慈善超市,越来越像是一个“解忧杂货铺”,而来“逛超市”的人,不一定都是来解忧的,也可以是为他人解忧。如示范点的义卖物品便是来自企业及社会人士的无偿捐赠,街坊们可以随心选、随手捐;而微心愿展示区则可让市民现场扫码认领微心愿,真正实现指尖上做慈善。不难发现,慈善超市的发展,已慢慢超出了原有概念,更有望成为一个慈善载体——可容纳更多慈善元素、随手可触的公益平台,也由此敲开全民慈善时代大门。

  慈善超市,应是全社会的“超市”。从早前的仓库形式到如今的超市模式,慈善超市一路走来并不容易。现实中,外部“输血”不足、自身又无力“造血”的慈善超市,常会陷入“有超市无慈善、要慈善无超市”的两难境地。而破局的关键,还在于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正如示范点,“社会公众自愿无偿捐助+市场管理和运营”的模式,既能调动市场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又能进一步增强慈善超市的社会服务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激活造血功能。

  既是示范点,也是新起点。当前,广州正积极推进“慈善超市”建设,引领带动全市慈善超市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发展。期待有更多有特色的慈善超市涌现,为广州慈善事业再添一把火。

  (陈文杰)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评论 A8善城暖屋,为爱续航 陈文杰2023-12-28 2 2023年12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