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要闻

“创新者说”邓雪娇:

善用“小家和大家”的合力

叶卡斯

本文字数:2184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要充分发挥团队‘大家’的智慧力量,善于利用‘小家和大家’的合力,必将事半功倍,取得硕果累累。”2023广州国际创新节于12月18日~20日在广州图书馆举行,邀请专家学者、企业高管、投资人等为广州打造科技创新生态建言献策。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邓雪娇认为,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气象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都市群之一,该区域的温室气体分布特征等还不清楚,要围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开展技术攻关。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叶卡斯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

  邓雪娇是北京大学理学博士,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广东省气象部门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学科带头人,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广东分中心创新团队首席。她的专业领域,其实公众并不陌生,她长年主要从事珠三角大气成分与大气物理化学的观测研究、空气质量预报技术开发、低碳节能减排评估等的研究工作。公众日常看到的空气质量预报,背后就有邓雪娇及其团队的功劳。

  “我们团队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三个,一是区域大气成分观测与评估,二是区域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研发和应用,三是区域碳源汇数值评估模式研发和应用。”邓雪娇告诉记者,在2017年和2020年,这个团队曾获得全国空气质量预报评分第一名。

  2021年,邓雪娇获得广州地区优秀女科技工作者称号,2022年,她又入选中国气象局气象领军人才,获授“国家级首席科学家”称号。

  科技工作者要让优秀成习惯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科技工作者要充分发挥团队‘大家’的智慧力量,善于利用‘小家和大家’的合力,必将事半功倍,取得硕果累累。”邓雪娇考上北京大学周秀骥院士的博士研究生时,已经36岁。朋友说,邓雪娇的家里有两个一年级学生,儿子是小学一年级,她是博士一年级。

  “北京大学可真难考啊,毕业也不容易。”谈起这段经历,邓雪娇不无感慨,博士“开题”前,她阅读了几百上千篇国内外文献,与导师多次热烈讨论后才确定研究题目。毕业前冲刺,她还在番禺大镇岗山上的大气成分观测站“猫”了三个月,一天都没有下山,“感谢导师的严谨与严格,为我未来的科研征程打牢了扎实的基础,让我受益终身。”邓雪娇说。

  别看邓雪娇名字中有个娇字,她一点都不娇气。年轻时做野外科学观测,扛起仪器来,她一个外表娇弱的女性,跟男同行没有差别。“我们做环境气象研究的,会遇到天气条件很不好的情况。2000年在京珠高速公路开通前期的科学探测暨开展云雾野外科学试验时,发生了车祸。”邓雪娇说,当时,她右侧锁骨被当场撞断,车上几台仪器也当场报废了,“身痛不如心痛,那可都是我亲自从北京多个单位借过来的高端仪器啊!”

  这只是科研道路上的一个缩影。“‘自助者天助也’,科技工作者要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我的高要求。”邓雪娇说,“要正确看待个人利益和团队利益,看淡得失,冷静淡定,知行合一,在这美好的时代,笃定前行,奋发图强。”她认为,从气象防灾减灾到生态文明建设,科技人才发挥着极大的引领作用,特别是环境气象这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必须同时具备天气动力、物理与化学的知识体系才能成为本行业的佼佼者。

  不服输,换岗也能出成绩

  旁人看邓雪娇,能很自然地感受到科技工作者平和而从容的气度。但在骨子里,邓雪娇是个不服输的人。

  2000年,受改革浪潮影响,邓雪娇所在的科室被裁员了,她从一名“助理研究员”变成了一名“天气预报员”。她心里想的是:认真实干,笃定前行。仅仅几个月,她就变成了一名合格的预报员,甚至还主持了省气象局的天气预报课题。与此同时,邓雪娇的研究工作也没有落下,并很快完成了吴兑老师牵头的著作《环境气象学与特种气象预报》一书,她作为第二作者,独立完成16万字。

  邓雪娇坦承,这次换岗对她冲击很大。她深深认识到:只有能干实干才能适应,只有适应才能跟上时代与社会的步伐。邓雪娇说,她当时就暗下决心:人生的命运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经过“换岗与读博”,邓雪娇的科研嗅觉更敏锐了,很多研究都是提前好几年准备。他们团队屡次更名。研究方向,从早期的霾、能见度,到现在的臭氧、碳源汇,一直在紧跟“国之大者”、社会浪潮。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就是航向。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正在逐步深入地影响着世界经济秩序、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成为全球瞩目的热点问题。在众多气候变化的影响因子中,温室气体的时空分布在地气系统的辐射收支和能量平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最具活力的都市群之一,同时也是温室气体排放高值区。研究发现,该区域温室气体有明显的地域特点。然而,该区域的温室气体分布特征以及区域相互影响机制如何,目前尚不清楚。

  邓雪娇带领团队开展温室气体分析标校技术和区域碳源汇数值评估模式系统的研发与应用研究,分析温室气体和净碳通量的区域、季节变化特征,估算人为排放源和自然的相对贡献,为了解区域温室气体分布和相互影响,客观、准确地评估碳源汇的变化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构建了星地一体化区域碳源汇数值反演及碳核查系统,具备了准业务运行的能力,支撑区域碳收支的测量、报告、核查(三可)要求。围绕国家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邓雪娇团队正在有组织地开展有关碳中和科学研究与监测评估核心技术攻关,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撑。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要闻 A6善用“小家和大家”的合力 叶卡斯2023-12-19 2 2023年12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