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曹菁
驱车走进连山永和镇的石坪村,映入眼帘的是装饰着多彩壁画的壮瑶民居,庭前屋后,花草竹影,一步一景,人文、生态美景俯仰皆是,大有“家在园中、人在景中”之感。引导农户充分利用房前屋后、家庭院落、闲置土地等自然资源发展本土优势产业,推动农户庭院经济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永和镇桂联村委会石坪村引入社会资本开展合作运营,积极探索农村“三地活化”改革,系统盘活农家闲置资源,大力发展共享民宿、共享农业、数字农业等,为乡村带来客流、信息流、资金流,为推动落实“百千万工程”打造了新的案例。
有效整合古村碎片化资源
“没想到在深山的田园还有如此诗意的村居,远处有山、垄上有花,院前还有咖啡店,这里的风景太治愈了。”来自广州的几位游客对石坪村的活化成果赞不绝口,她们忍不住走进村后的稻田,以大山为背景摆出各种姿势,拍起小视频分享喜悦。
的确,石坪村的画风与别的古村有所不同,这里的古旧民居、村道、田野经过艺术化的改造,显得与周边的自然环境格外和谐而独具风景:庭院有绿植和景观墙,外立面有巨幅的民俗壁画点缀,窗前、门边、墙头摆放着可爱的多肉小盆景,色彩斑斓的花卉不经意出现在某处咖啡店的角落,手打鼓的乐声吸引你通往一处隐秘的小花园,那里有香喷喷的农家围炉烧烤,聚集着城里来的文艺青年们在唱歌……通过“建造+运营+增值服务”模式整合古村碎片化资源,促进乡村全域旅游与集体经济的发展,让村容村貌实现美丽大变身。在石坪村,一路走一路看,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别小看房前屋后这些空地,可有钱赚呢。”主导该村“三地活化”项目实施的玉瑶山庄董事长刘振华向记者介绍道,文化体验景观设计是石坪村活化改造的一个重要举措,具有参与性、互动性、消费性等特点。“我们引导农民参与共建,实现在田间生产,垄上观赏,把乡村的空间变成引流产品,系统盘活农家闲置资源,大力发展共享民宿、共享农业、数字农业等,为乡村带来客流、信息流、资金流。”说起“三地活化”改革的成果,刘振华滔滔不绝,脸上写满了自豪。
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是粤北山区县,一度出现空心村现象。如今,在石坪村,庭院经济作为特色产业,将创造优美人居环境与促进产业增收有机结合,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有效载体。
活化30栋闲置民居300亩耕地
石坪村为连山永和镇桂联村下辖的自然村,至今约有三百年历史。石坪村原来的承包地由各家独立耕种、老房子长期闲置、村集体建设用地缺乏管护。为此,连山县去年引进了相关团队,在石坪村开展“三地活化”改革探索,活化30栋闲置民居、300亩耕地,培训起用30名本地村民管家,将农民自有资金、农村集体资金、企业资金这3金统筹融合利用,高效盘活、用好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资源,发展“农文旅体康融合”的乡村旅游。项目预计总投资额6000万元,首期投资1000万元。石坪村项目建成后,将集文化部落、民宿乡宿、瑶医瑶浴、特色餐饮、休闲运动、文创农业、自驾车旅居车营地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风情浓郁、特色突出、文化丰富、配套完善的乡村旅游项目。
据悉,通过开展“三地活化”改革,石坪村村民可通过出租闲置民居、耕地获得长期稳定的租赁收入,30名本地村民管家可获得工资收入,并通过出售特色农副产品增加收入。“村民的宅基地可以租赁的模式折价入股、农村承包地可以流转,村民自身也可以接受相关培训后在村内就业,成为民宿管家、服务员等。通过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刘振华介绍道。目前,石坪村“三地活化”项目正加快推进,打造集文化部落、民宿乡宿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