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发展阶段,面临着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调查研究的社会基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调查研究的主题各不相同,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贯穿调查研究的主线。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不仅是因为调查研究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因为其蕴含着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我们只有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办民之所需,干民之所盼,才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战胜新征程上各种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风险挑战。
坚持实事求是,是调查研究的内在要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制定和形成指导实践发展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就是了解情况、掌握实情,不断对实际情况作深入系统的研究,做到心中有数;“求是”就是要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只有摸清“实事”,才能在提出某种观点、作出某种决策时,做到行之有度、操之有方。
调查研究要想取得实际成果,必须严格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了解情况、掌握实情,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调查研究的科学性,为解决难题提供“活水源头”。
坚持问题导向,是获得调研实效的根本。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做好调查研究首先就得牵住坚持问题导向的“牛鼻子”,不能背本就末。要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分清问题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确保调研方向不偏畸、关注点不分散;注重调研的方法和手段,将科学的理论和实际的数据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调研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避免主观臆断。
《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聚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梳理了12个方面问题。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就不能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异想天开。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开展调研,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虚心向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才能拓宽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坚持攻坚克难,是调查研究的工作态度。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全党同志都要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保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当前,在新征程上,我们仍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各种潜在问题、重点问题和老大难问题亟待发现解决,因此我们更需要端正态度,继续攻坚克难。
坚持攻坚克难,是中国共产党人解决问题的态度,也是开展调查研究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肯定会发现比预想更复杂、更繁琐的问题,而要解决好问题就必须得啃硬骨头,坚持攻坚克难,发扬斗争精神,敢于知难而上。要坚持开展调查研究,找准用力的方向,善于把握问题的本质、发现可能存在的机遇,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坚持系统思维,是调查研究的实践方法。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只有坚持系统思维,把微观探析与宏观研究相结合,把局部难题和全局问题相结合,把当前考量与长远规划相结合,做到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才能提升调查研究的指导性和科学性。
形势越是复杂,越要坚持系统观念。当前,我国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坚持系统观念,以发展的眼光和全局的眼光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把调研工作做实、做深、做细,才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作者张文斌系广东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作者林峰系广东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