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理论周刊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科学意蕴

刘丽

本文字数:#article-word-count#

  来稿选登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六个必须坚持”中的第一条,深刻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价值立场和实践指向。

  理论之脉: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鲜明底色。马克思主义首次提出了追求人类自身解放的理论观念,指明了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不竭动力源泉。与以往把人民当作工具的旧哲学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创立之初就旗帜鲜明地表达出其为无产阶级谋利益的人民特性。作为无产阶级批判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伟大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始终坚定地站在人民一边,致力于实现没有剥削与压迫、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跨越国度,经久不衰,与其坚强的人民性特征密不可分。新时代对人民至上理念的坚守,实际上就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守正创新,是其群众史观的集中体现。

  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就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这既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表达,是新时代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实践之基: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价值遵循。“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坚持人民至上,始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价值遵循。

  正是对“人民至上”这一崇高价值理念的坚守,始终把人民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不断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成为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步发展的核心力量。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所得出的伟大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实践价值选择。

  历史之源:坚持人民至上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创新性发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坚守,更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辩证继承与时代发展。如《尚书·五子之歌》有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即国家要安宁稳固就要对民亲近,只有民固才能邦安。《管子·霸言》中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强调人民是成就天下大业的根本。人民至上理念,就是对这些优秀民本思想的承继。“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坚持人民至上,即是在“两个结合”基础上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创新和时代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就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的现代化。“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观表达,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遵循。

  (作者系中共佛山市委党校讲师)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 A9“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科学意蕴 刘丽2023-08-28 2 2023年08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