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市”界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瑜、曹菁 通讯员林泓、李淑珍、张丽思、吴健宇
近年来在广东,珍稀物种的身影正频繁出现,新记录、新分布的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逐步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据统计,广东省森林覆盖率达53.03%,野生动植物物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从一度销声匿迹到野外再度现身,出现在人类的生活圈中,在广东,中华穿山甲正逐渐回到公众的视野中。而它的野生动物伙伴们也经常“出镜”:在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日拍摄到2只中华鬣羚同框画面刷爆“朋友圈”……这背后,除了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外,也体现了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提高。
韶关
近年来市民三次发现中华穿山甲出没
近日,乐昌市一名付姓市民驾驶车辆在回家的公路上,发现了一只因野外觅食误入公路受到惊吓卷成团的穿山甲。该市民深知穿山甲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个人不得擅自处理,在发现这个神秘小精灵后马上联系乐昌市林业局相关工作人员,该市林业工作人员接到信息后立即出动前往救护。
工作人员在初步确认穿山甲状况良好后,便将穿山甲运回林业部门统一寄养并同时将情况向上级相关部门汇报。次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专家一行到乐昌市林业局将穿山甲接回研究中心。经专家检查,确认在乐昌发现的穿山甲品种为中华穿山甲,体重2.39kg,体长68cm,身体无损伤,状况良好。此次救助的中华穿山甲在经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救护和科学研究后,择时在乐昌市境内进行野外放归。
这已经是乐昌近年来第三次由市民发现的中华穿山甲出没。2021年10月,乐昌市民朱先生驾车途经S248长来路段,发现有一只黑色的动物在公路旁。朱先生出于好奇迅速停车查看,发现该动物疑似为穿山甲。朱先生担心该动物受到伤害,立即将其保护起来并与警方联系。随后,朱先生将穿山甲送至乐昌市公安局森林大队。
中华穿山甲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属于鳞甲目鲮鲤科穿山甲属,为现存唯一长鳞片、没牙齿的哺乳动物,觅食时通过长舌头将食物粘住后直接送往胃里。它的视觉基本退化,嗅觉尤为灵敏,主要以白蚁、蚂蚁为食,喜炎热,会爬树,昼伏夜出,一般栖息在人为干扰少、食物水源丰富、灌草茂密的地方,遇危险时身体会蜷缩成一团,用坚硬的鳞片抵御攻击和自卫。穿山甲繁殖力低下,一般每年仅产1胎,每胎仅产1崽。
乐昌市民多次自发的“暖心”之举,彰显了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在当地广大群众中已深入人心。在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的过程中,韶关、乐昌群众保护野生动物、关心生态环境的意识在不断提高。如韶关市积极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对受损退化、服务功能下降的生态系统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同时,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野生植物原生地保护,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167个,并对保护区外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极小种群进行圈地保护。
清远
市民救起脚部受伤的斑头鸺鹠
近日,清远市阳山县林业局接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来电称:一名热心阳山市民在阳城镇“偶遇”一只受伤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猫头鹰,现已安置于县公安局,请求县林业局前往救助。接报后,阳山县林业局工作人员立即赶到县公安局对猫头鹰进行救治。
原来,该市民当天在家时,突然听到“砰”的一声异响,便出门靠近细看,发现竟是一只手掌大小的鸟,周身遍布棕褐色纵纹,呆萌地转动着小脑袋,外形酷似猫头鹰。由于它右脚受伤,该市民担心它再受到伤害,便小心翼翼地将它护好并报警求助。了解情况后,阳山县林业局工作人员对该市民良好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和善举给予鼓励和肯定,并向热心市民进一步宣传了野生动物保护科普知识。
经鉴定,此次救护的鸟类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斑头鸺鹠,俗称小猫头鹰。工作人员仔细观察其伤势,发现它右脚有明显外伤,同时左翅膀和左脚也都有伤。工作人员迅速对其进行及时救治,精心看护,并将其送往清远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进行救治,待其彻底好转,再放归大自然。
近年来,阳山县不断加大绿美生态建设力度,生态环境持续稳定向好,越来越适合野生动物生活和鸟类栖息,野生动物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多,在城市和乡镇也经常能发现它们的踪迹。阳山县林业局工作人员同时向大家发出倡议,如若发现野生动物受伤、被困时,切不可自行圈养或盲目放生,可及时拨打110报警或联系林业部门进行妥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