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基层调研科应做实调研文章

  《半月谈》记者走访发现,基层部分本应带头搞调研的科室,整天忙于写各种讲话稿、汇报材料,很难迈出门、俯下身深入调研。部分身处基层、主要职责之一即为调研的科室,却没空搞调研,这一现象不能不引人深思。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为了从基层获取真实情况,以供领导决策参考,县、区的政研室或办公室等部门,不少都设有调研科。顾名思义,调研科室主职主业就该是扎扎实实做好调查研究。然而现实中,有的科室虽然名为调研科,干的却不是调研工作,甚至下基层调研都成了奢侈的事。这与力戒形式主义、大兴调查研究的要求背道而驰。

  为何?其一,没时间、没精力。“忙着写材料”成为一大症结。比如,某县委办综合调研科干部说“平均一周要给领导写3篇四五千字的稿子”。还有一位区政府研究室干部表示,他们每年最终形成的材料字数超过100万,算上反复修改、多易其稿的材料,字数就更多了。由于没时间调研,不少调研科室干部在撰写文稿、起草文件时,只能层层要材料,且有些材料几经辗转已经二手变多手。如此,本该用于调研的宝贵时间精力,就在材料来材料去的过程中无谓消耗了。

  其二,不重视,不扎实。如果抱着“搞不搞调研不重要、只要把材料写好就行”的心态,肯定做不好调查研究。据报道,部分地方存在讲话念文稿、出彩靠汇报、落实看材料等现象。还有基层干部表示调研科“主要是为领导写讲话稿、情况汇报、会议纪要等”。无论是调研科室职能的泛化、异化,还是调研中出现的“材料依赖症”,都折射出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上认识不足、作风不实的倾向。

  调查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既要“身入”,更要“心至”。如果基层调研科的干部连脚上沾泥、下马观花都做不到,又何谈了解一线社情民意、获取一手真实资料?闭门造车、材料为“王”,最后绞尽脑汁、咬文嚼字得出来的东西,能有多少实际价值?正如一些受访的基层“笔杆子”所言,在办公室闭门造出来的材料看似有文采,实则很空洞,因为缺少调查研究,很难提出真知灼见,指导工作、解决问题的作用不大。

  “基层调研科没空搞调研”现象令人警醒。如何让调研科回归调研,这道考题值得深入思考,亟待有效解答。   (张冬梅)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广告
   第A4版:学习贯彻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
   第A5版:广告
   第A6版:评论
   第A7版:广告
   第A8版:粤韵周刊
   第A10版:聚焦广州高质量发展
   第A11版:要闻
   第A12版:要闻
   第A13版:要闻
   第A14版:国内
   第A15版:都市新闻
   第A16版:经济
   第A17版:体育
   第A18版:广东
   第A19版:视觉
   第A20版:文化
   第DGA17版:东莞新闻
   第FSA17版:佛山新闻
   第SZA17版:深圳新闻
落实“二十条”为促消费蓄能加力
产学一体化,校企双奔赴
画外话 “培训贷”陷阱
为金融消费者正当权益“撑腰”
基层调研科应做实调研文章
“短斤缺两”挂黄牌可行
打印店垄断,反腐不容“苍蝇”
打击AI造谣刻不容缓
景区须告别“坐地圈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