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出问题,问出思路,问出办法!7月24日,深圳市召开了人大代表问政大会,就社康中心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城中村治理等三项重点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进行问政。
如何实现分级诊疗中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如何解决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不高问题?所谓民生无小事,在问政大会上,这些问题成为了人大代表们关注的焦点,与会相关部门也一一作答。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纳、刘畅
推进解决医疗检验报告互认难题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骆文智介绍,近几年,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将社康中心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城中村治理列为重点代表建议,交付深圳市政府牵头重点办理,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既是为了助推打造“民生七有”幸福标杆,也是更好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积极回应广大市民的呼声。举办人大代表问政会,目的在于通过人大代表与职能部门面对面对话交流,观点碰撞、良性互动,找准问题、共商良策,推动重点代表建议落实落细、取得实效。
会上,有代表提出分级诊疗过程如何实现医疗机构检查检测结果的互认问题。市民在就诊中经常遇到,在甲医院做的检查报告,换到乙医院就不被认可了,又要重新做完所有检查。对市民而言,既浪费了时间,又多花了金钱。
人大代表认为,这种现象的背后存在多种利益关系的博弈。一方面,如果乙医院认可了甲医院的检查结果报告,就少了一笔检查费入账,而事实上,对医院的利润会带来影响。另一方面,使用其他医院的检查结果,万一事后出现医疗纠纷,就更加难以解决。代表认为这些现实难题成了医疗检验报告互认的拦路虎。
对此,深圳市卫健委有关负责人回应称,目前深圳正在积极推进医疗检验报告互认的问题。一方面在加大资源投入保证不同医疗机构的检查结果同质化,一方面也在通过技术手段改善网络服务实现检查结果共享。对于医院利益和医疗纠纷问题,正在研究制定互认工作方案,希望通过政府层面来解决这些难题。其中,社康中心层面已经完成统一信息系统,社康中心机构的信息是互通共享的,可以实现电子档案的迁移,检验检查结果互认。
另外,深圳全市医疗服务机构正在进行电子健康档案库等两个信息库的建设,但也面临着信息服务的便捷性不太够等问题,下一步将进一步扩大互认的目录,优化互认的规则和强化监管,及出台相关方案,将上传率不高、调阅率不高、互认率不高等问题列入考核的依据。目前入库的检查检验数据约3.8亿条,累计为700多家医院实现70多万次共享互认服务。
提高家庭医生签约率
有代表指出,目前深圳市民签约家庭医生的签约率只有32%,跟国家要求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对此解释,深圳家庭医生的签约率确实离国家要求的目标还有差距,不过在重点人群签约上已达到70%以上,签约质量正在逐步提升。目前,家庭医生计划遇到一些难题,如资金未能及时到位,医疗资源付出的成本太高等。政府部门为解决这些问题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完善家庭服务包的内容,加大家庭病床的服务力度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家庭病床服务,如今已经能够实现对家庭病床的远程实时监控,受到了市民的认可。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直是深圳市民关注的焦点。深圳市民政局负责人介绍,深圳通过养老机构设置养老服务站点、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服务站点、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联合等方面来实现医养结合。对民办非盈利养老机构的建设也给予一次性的补贴,达30万元。目前深圳有20多家医养结合机构,护理型养老床位不少于七成,基本满足入住,在民政领域康复医疗机构达800多家。
有代表提出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及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低的问题。据介绍,深圳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有一万五千张床位数量。公办养老床位一床难求是因为三无老人等必须接收,另外还要求缓解户籍重度失能老人,三个月内必须入住。深圳也将完善公办养老机构的入住,还要进一步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支持,盘活存量力量,降低小型运营成本,给予护理型床位的补贴,新增床位补贴等。
深圳还出台一系列优化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目前,深圳决定改造一万户,最高资助达到1.2万元,目前符合条件的老人可以通过“i深圳”申请,保证洗澡如厕安全。另外深圳还针对不同的老人推出每天15元不等的就餐补贴,以及外卖补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