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办展出书建博物馆 他们守护侨批文化

李伯达在三益碉楼里建了一间侨批博物馆。
罗达全
李伯达收藏的写于1879年的侨批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文生

  侨批,又称银信,是当年海外华侨通过海外民间机构寄至国内的一种集“信件”“汇款单”于一体的邮传载体,是“跨越山海的家书”“穿越时空的亲情”,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2013年,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今年正好是十周年。

  江门“侨批”既有“银”又有“信”, 江门有5万多件侨批文献,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坚韧不拔、勇于开拓、守信重义、爱国爱乡的华侨精神。这5万多封侨批,有着不少侨批爱好收藏者的汗水。其中江门台山市的收藏家李伯达, 多年来收藏侨批逾一万封,还建了侨批博物馆,讲述侨批故事,传播华侨爱国爱乡精神;还有一位民间收藏家罗达全,在收藏侨批过程中,见证了海外华侨的爱国心。

  个人收藏侨批达一万封

  今年50岁的李伯达是台山市收藏银信最多的收藏家,也是全国著名的银信收藏家,收藏的侨批达一万封,他利用台山两间碉楼建了“三益侨批(银信)馆”。

  昨天,记者来到“三益侨批(银信)馆”,在台山市四九镇五四儒笏村,有两幢绿树翠竹环绕着的两间百年碉楼——“三益碉楼”和“三兄碉楼”,三益侨批(银信)博物馆就是利用这两幢碉楼建成的。这是江门台山侨批民间收藏家李伯达的心血,是他多年来保护传承侨批文化的成果之一。

  这里数百张侨批集中在侨批馆首层,李伯达把这些侨批,按照时间、地点的顺序配上说明文字,陈列在墙壁上,让参观者一目了然。“三益侨批(银信)馆”里面展示了数百封侨批,这些侨批当中,最早的一封侨批写于1879年,是李伯达的高祖父李俊衍写给其亲人的侨批。据介绍,李伯达高祖父在1860年从台山海口埠出发,到达美国修建太平洋铁路,后来到美国旧金山唐人街开设了一间药材店铺。这封侨批是李俊衍写给其叔父的,记载了当年投资10美元,就可以在旧金山唐人街开设药材店的故事。

  在江门,李伯达是颇具声名的“侨批迷”。他收藏了一万封侨批,走访各地研究这些泛黄的信件,理清邮路、找寻华侨后人、挖掘其中故事,并将研究所得著书记录。他的著作《世界记忆遗产:台山银信档案及研究》获得“中国2019世界邮展大银奖”,这是江门地区首枚世界邮展奖牌。

  李伯达介绍,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侨批。那时,他一边整理家中留存的侨批,一边从邮票硬币交易中心等地购买侨批。“这些侨批,讲述了华侨在海外艰辛创业,心系祖国、家乡,落叶归根,建设侨乡的故事。”李伯达说。

  “平时我很留意国内外拍卖行拍卖的旧信件,一看到有合适的就托人下单竞买,台山银信承载着一代代侨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刻录了一个个爱国爱乡的动人故事,是侨乡文化的灵魂,是一部珍贵的侨乡文化遗产,应该好好保存。”李伯达说。

  捐赠侨批文物助力侨批申遗

  罗达全是江门市侨批的民间收藏家,累计收藏了超万封侨批。2011年,他在集邮时见到了一批五邑华侨书信,从此走上了侨批文物的收藏之路。

  罗达全说:“我爸爸妈妈的祖辈都是华侨,所以我自小就对华侨故事、华侨人物比较感兴趣。”罗达全所收藏的侨批,许多都是来自家乡五邑地区。他告诉记者,五邑作为中国著名的侨乡,祖籍江门五邑的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有400多万,他收藏展示侨批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百年以前,五邑人外出闯荡的勇气、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在这些侨批当中,我们看到海外华侨艰苦奋斗,报效祖国的精神,我们下一代要继续发扬华侨爱国主义、爱乡爱家的优良传统。”罗达全说。罗达全在疫情期间,曾积极筹措超30万元的医疗物资送往湖北,发动各界力量捐赠10万元用于江门抗疫防疫;他还活跃在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的前线,为多地偏远乡村贫困学子送去助学金和教学用具。

  罗达全也是江门积极开展侨批保护活化工作的亲历者。多年来,他先后捐赠多件侨批文物助力侨批申遗、供博物馆收藏展示,组织参加过数十场侨批展览和宣传活动,并参与主编了《华侨书信抗战史料选编》《新宁铁路档案资料汇编》等书籍,被江门市委宣传部聘请为江门市“五邑侨批(银信)活化研究顾问团特聘专家”。

  2021年7月,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的《家国情怀寄尺素——江门五邑侨批(银信)专题展》中,展出了不少原罗达全收藏的侨批。“这次的专题展从江门‘走出去’,可以进一步增加五邑侨批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五邑华侨华人了解这些故事,学习五邑华侨的精神,增加对国家的认同感。”罗达全说。

  希望更多年轻人关注侨批文化

  多年来,李伯达在全国各地多次举办台山银信展览活动,积极宣传华侨文化,深受各界欢迎。台山市在筹建银信博物馆的时候,向李伯达征集银信资料,李伯达欣然答应,捐赠了新宁铁路银信、驼峰航线银信、飞虎队银信等2000多份银信资料,让市民了解到华侨银信历史。

  李伯达细心地保管每一封侨批,分析每一封侨批的历史背景,了解侨批上的每一个邮戳、邮票甚至开口所代表的意义。他还经常外出调研,并著文记录。至今,他已出版的书字数达45万字,还有逾10万字成稿等待出版,他还精选了近千封侨批档案,介绍了台山侨批机构的历史发展轨迹,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侨批文化,描绘了侨乡文化的斑斓面貌。

  李伯达希望,社会各界都能加入到侨批的保护和研究中,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年轻人了解和关注侨批文化。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聚焦广东高质量发展
   第A6版:世界青年技能日专题
   第A7版:要闻
   第A8版:火热暑假
   第A9版:火热暑假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经济
   第A12版:广东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体育
   第A15版:健康周刊
   第A16版:文娱·教育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办展出书建博物馆 他们守护侨批文化
农业文化遗产推进休闲农业发展
清远试点建设“完整社区”
珠海社保上线“一码通”服务
推动打造超500亿元产业集群
河源700多亩红高粱熟了
志愿者开展文明出行执勤
肇庆首届啤酒嘉年华8月5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