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年人对为老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养老服务行业人才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了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从事养老服务行业,最近,多地出台入职奖补等优惠政策。(7月3日央视网)
当下的养老产业,是一个供给没跑赢需求的市场。“用人荒”问题,始终盘旋在不少养老服务机构的头顶。养老行业人才缺口究竟有多大?有关数据显示,全国有200多万老人入住约4万家养老院,护理员只有20多万人,一名护理员平均要服务近10名老人。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入住老人与护理员3:1—4:1的配比来看,这个缺口不算小。在这之中,年轻护理员的面孔更是少之又少。
针对人才短缺现象,不少地方都有行动。为了吸引年轻人,已有不少地方采取了“留人”行动。比如,山西省日前出台措施,对今年7月起入职并从事老年人服务的从业人员给予3万到6万元的一次性入职奖励。此外,山东、江苏等地也在公共政策上介入支持,为养老服务人员提供发放补贴、纳入落户政策范围等优惠政策。尽管如此,现如今的养老人才仍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年轻人为啥不愿进、留不住?待遇缺乏吸引力、事业没有好的愿景是重要原因。长期以来,养老服务行业职业社会评价低的情况一直未获得改善。在传统社会认知中,养老服务多被视为简单劳动、重复性劳动。不少人认为,为老服务干的是“伺候人”的活,劳动强度高、工资收入低不说,社会地位也不高。年轻人因而对进入养老行业缺乏职业认同。再者,职业晋升体系不完善,也令不少专业人才望而却步。上升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不少年轻人即便入了行,过不了几年也会抽身离开。
要破解这个难题,还要在硬指标和软环境上持续发力。对于前者,就是要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待遇。这既包括个人收入报酬,也包括未来晋升机会。在护理服务渐次精细化、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养老服务群体的待遇必须跟上,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机制必然要更健全,年轻人加入养老行业才会少些顾虑、更有盼头。对于后者,有必要重估养老行业的社会价值,推动社会认知更新,让养老服务工作获得更多包容、认可和尊重。
养老服务是一个朝阳产业,为这个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势在必行。在此之前,如何留住年轻人,是一个必须要正视的现实问题。 (付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