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越秀北路394号——这里是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广东现代建筑开拓者林克明的旧居,也是其设计建造的现代主义建筑作品之一。在漫长岁月里,这里曾荒废落寞,难寻昔日记忆。2022年7月,针对该建筑的一场修缮及活化行动成了这座建筑命运的转折点。
2023年6月20日,这栋建筑成了林克明旧居陈列馆,并正式揭牌。记者了解到,该建筑接下来将作为公益性的陈列馆对外开放(开放时间未定)。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赞、贾政、廖靖文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邱伟荣
曾荒废破败无人知,今修旧如旧焕新彩
1935年,林克明在如今的越秀北路394号亲自设计并建造了一栋现代主义风格住宅,并生活于此。低调的林克明旧居,实际上也是广州早期现代建筑代表作的硕果。该旧居布局巧妙利用了越秀北路与东濠涌之间的地形高差,通过错层设计形成因地制宜且富于变化的建筑空间,足见建筑设计者功力之深。然而,这一名建筑,曾在一段漫长的岁月里被遗忘。2012年,广州日报曾寻访广州历史建筑,当时的林克明旧居门面是一家食杂店,多户人家居住在室内,鲜有人知晓建筑背后的故事。
彼时,不少专家学者均呼吁关注林克明旧居的价值,修缮活化。2022年7月,林克明旧居正式启动修缮及活化工作,项目先是承租了建筑,由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陈雄担任项目负责人,修缮设计由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共同完成,修旧如旧,史料记载的防空洞和具有现代主义住宅典型特征的底层支柱都在施工中找到,并进行了修缮复原。
林克明旧居建筑外墙颜色的选择也有一段故事。大多市民印象中,“旧居外墙是米黄色”。而修缮团队结合现场勘察,立面材料分析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发现,最终确认外墙在设计之初为灰色,因此选择了灰色作为外墙修缮后的颜色。揭幕仪式现场,林克明三儿子林沛民看到修缮后的外墙颜色也感叹道,“就是这个颜色,和之前一样”。
旧居活化为陈列馆,对外开放时间待定
修缮后,该建筑用于哪些用途?记者了解到,如今的林克明旧居功能定位已从住宅转化为陈列室。策展团队以林克明生平事迹为主线,结合其与中法大学、华南建筑教育和广州城市建设的相关经历,分人物、求学、教育、实践四个篇章讲述其人生故事,并在入口处,设置了屏幕,以“建筑之光”口述历史纪录片访谈了多位林老的同事、学生、家人、研究学者,旨在以多途径、多方式展示、传承发扬岭南建筑创新创作精神。
此外,林克明旧居陈列馆虽已正式揭牌,但内部空间的展览布置仍在进一步完善,目前开放时间暂未定。相关负责人表示,待一切准备工作就绪,该馆将以公益性质对外开放。
历史建筑活化既需要情怀,更需要技术——后者涉及运营、维护等内容,需要明确清晰的定位和目标。值得关注的是,林克明旧居陈列馆是广州市保护活化利用历史建筑的试点之一。早在2020年,广州市出台了《广州市促进历史建筑合理利用实施办法》,不但将国有历史建筑租赁期限上调至20年,还规定租赁国有历史建筑从事公益类事业(不以营利为目的并在租赁合同中约定),可予免租金使用,林克明旧居陈列馆正是广州市首个国有历史建筑免租金从事公益类事业的项目。
林克明档案
在建筑领域,素有“北梁南林”的说法——“梁”指梁思成,而“林”正是林克明。作为中国第一代建筑师,林克明在二十世纪参建或设计了中山纪念堂、广州市府合署、广州火车站等百余项优秀建筑作品,大多至今仍是广州的地标建筑;学术方面,他引进了国际建筑新思想,立足岭南本土实际,于1932年与一众建筑先贤创办勷勤大学建筑系(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前身),可谓桃李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