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教师队伍建设专题
此前,广州市远程培训教师发展中心(广州开放大学)进行了一场虚实结合的听评课研讨演练,教师们戴上VR设备,进入“广州智慧师训元宇宙”虚拟沉浸式研讨场景中,突破了物理时空的限制,在元宇宙空间观摩体验了一堂直播示范课,并同步实现了广州、湛江、贵州大方等不同区域、实时沉浸式面对面互动研讨。这是广州实施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开展的一个典型应用场景,新技术赋能实现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
近年来,广州深入推进市、区、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全力打造“1+6+11+N”共同体模式的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形成定位准确、层次分明、特色明显、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的中小学教师发展新体系。并通过信息化手段提供“体检报告”画像,助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高水平教育人才的金字塔培养体系建设,搭建校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成长路径,不断为成长中的校长、教师搭建培养、示范平台。
文/刘晓星
6大中心提升教师培训适切性和品质化
何为“1+6+11+N”?
“1”是广州市教育局,其中师资工作处负责统筹谋划,市教育评估和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负责组织管理。“1”体现行政推动,通过统筹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联动,确保资金、制度等保障建设到位,构建中心建设制度化和常态化的发展体系,通过督导、评估等多种方式引导各中心在教师教学发展、市区校协同发展等方面精准发力、持续改进,提升市级教师发展中心的影响力。
“6”是指全市六个市级教师发展中心,分别是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广州市中职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广州市幼儿园教师发展中心、广州市远程培训教师发展中心、广州市教师发展研训中心、广州市民办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六大中心作为专业力量的6大“支点”,从服务对象的主体需求出发,全力投入相应层次、类型、学段的专业培训与研究,不断提高其服务的适切性和品质化。目前全部市级教师发展中心全部挂牌成立,并结成市级教师发展中心联盟,整合6个中心优势资源及服务,初步建立起具有广州特色的教师发展协同创新机制。
“11”是指11个区级教师发展中心。目前均已获批复挂牌成立,办学场地、教学设施已全部完成建设,陆续接受验收认定。
“N”是指全市若干所教师发展学校。目前,依托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与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合作建设57所教师发展学校,并将以此为基础,通过统筹设计、资源整合,全面铺开教师发展学校建设。
“‘1+6+11+N’共同体模式的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可以说是全国首创。特别是市级教师发展中心,广州设置了6个之多,体现了广州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而专门设立广州市民办学校教师发展中心,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绝无仅有,更彰显广州对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广州开放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曾海说,广州学校多、教师体量大、门类全,不同的学段、学科、类别、区域(例如城乡)的教师培训需求有很大的不同,对专业性的要求也很高。6个市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以推进广州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和分层分类精准培训为目标,致力于服务所有学科、所有学段、所有类别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覆盖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所有阶段,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教师专业化发展需求。
市区合力搭建立体教师发展新体系
围绕形成定位准确、层次分明、特色明显、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的中小学教师发展新体系这一中心任务,广州市教育局高位统筹、精心谋划市区教师发展中心的推动策略,使教师发展中心成为服务教师发展的终身教育学术平台。
2022年3月,“广州市级教师发展中心联盟”成立。联盟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整体提升为目的,搭建中心资源共建、共享的平台,设立联盟和各中心门户,整合各中心资源成立联盟专家库。通过签署联盟协议、召开联盟会议,提高各中心凝聚力。在联盟带领下,结合各中心的特色形成年度联盟重点工作计划,由联盟带动其他中心共同实施。通过联盟共享教科研成果、教师教育信息化平台资源、研训硬件设施、培训师资等,实现多中心功能互补、教科研训电一体化协同发展,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市区教师发展中心“各司其职”。市级教师发展中心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开展在职教师、校(园)长培训,依托市“继教网”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建设课程2053门次,累计培训540多万人次;专业指导促进教师、校(园)长专业发展,2020年以来,各市级教师发展中心累计为各区教师发展中心提供咨询、业务指导101次,组织各区名教师、名校(园)长专业交流活动三次以上;开展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及成果推广,各中心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丰硕,共完成国家、部委、省级以上的课题165项,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8项,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竞赛、论文等其他奖励68项。
区教师发展中心通过“三类四阶段”教师研训体系,积极做好本区各类教师及校园长培训,黄埔区形成“456N”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在各级各类教师竞赛活动中取得较好成绩;白云区、花都区、从化区、增城区有效开展农村教师专项培训,创新双导师培训,解决城乡二元制矛盾。各区通过深入实施课堂教改,实行区域统筹、学科指导、学校支持等工作机制,推动区域教育综合改革,越秀区开展“固基工程”“逐梦工程”“强腰工程”等,形成全学科、全学段、全类覆盖课程研发,进一步强化和巩固越秀区教师队伍传统优势;荔湾区以“4+X”素养课堂研究引领教研员扎根课堂指导教学,常态研修促进教师学习共同体成长。各区重视开展教育数字化与教学、教研和管理整合创新发展,积极参与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智慧教育示范区等项目,海珠区大力开展教育信息化研究,不断提升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整合;白云区获评2020年度全国“网络学习空间”示范区。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教育教学研究、教改课改实验及成果推广,开展本区教育改革与发展重大课题研究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等工作,提升本区教师教研水平,番禺区打造“番禺名师大讲堂”,积极引领本区教师专业发展;南沙区创立学科教育研究基地并借助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平台,拓展教研机制,形成“教学研一体化”教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