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调查研究 坚持实事求是 系列谈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人的认识来自实践,又要回归实践,接受实践检验。调查研究就是这一过程的体现。
中办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中明确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是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没有对客观实际的深入了解,没有对国情民意的切身体验,就很难形成正确的认识、作出正确的决策。
调查研究最忌什么?形式主义!
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对调查研究的重要性都有着充分的认识,但也有一些调研工作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形式主义,让调研效果大打折扣 。有的调查研究专做笔上功夫——汇报工作全靠材料,数据案例看似丰富详尽,其实全靠基层工作人员“妙笔生花”;有的基层爱搞“展览工程”,以满足“盆景式”调研——专门选出几个区域,打造调研“打卡地”,用一个个光鲜亮丽的“会客厅”“样板间”应付上级调研;有些调查研究热衷上演“作秀”大戏——接待队伍对着调研方案写好剧本,连夜召集干部群众念好台本、当好群演……这些都是形式主义最常见的形式。
脱离群众的“真人秀”,即使“秀”得再逼真,也假得离谱,完全背离调查研究初衷,除了劳民伤财,是不可能有什么效果的。形式主义阴魂不散,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分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作风不踏实。因此,要让形式主义走开,调查研究要牢牢把握“深”与“实”。
调查研究,要突出一个“深”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深”,就是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切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贵在扑下身子接地气。想要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获取线索,首要条件就在于深入第一现场,掌握最真实的一手数据和一手材料。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4天时间辗转千里,深入广东企业、港口、农村。这次广东之行,就是总书记再一次用亲身实践为全党调研工作作出的生动表率。
调查研究,要突出一个“实”字。“实”,就是作风要实,做到轻车简从,简化公务接待,真正做到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真实性是调查研究的核心关键,想要寻求真实,就要练就“解剖麻雀”的真功夫。基层工作成果不仅展示在示范点,更体现在田野间。因此,在调研过程中,除了要看“定妆照”,更要关注去掉“滤镜”的“生活照”。《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正定足迹》记录,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的调研工作一般不打招呼,而是直接下乡、下厂、入户。这些随机走访的调查研究,极大程度地保留了数据和事实的真实性,从而为后续工作提供实际依据。与此同时,调查研究不仅要走动,更要走心。基层工作的真实情况如何,群众才最有发言权。在走访过程中,想要听到群众的真实想法,就要和群众坐一条板凳,拉近距离,虚心向群众请教。
“不目见口问,不能尽知也”,调查研究是一门致力于求真的学问,一种见诸实践的科学,也是一项讲求方法的艺术,容不得半点形式主义。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必须沉下身“调”、沉住心“研”,避免调研成为“调演”,才能对问题“把准脉”“诊对症”“开好方”。
(广州日报评论员 刘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