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岭南古法造纸“上新” 文创激活传统技艺

《中华造纸艺术画谱》(局部)描绘的是广州古法造纸场景。
林润惠演示古法手工纸制造过程。
《中华造纸艺术画谱》(局部)
用木棉纸创作的画作 《荔湾十景——鹤洞大桥》
以陈家祠为代表的灰塑要加入古法手工纸以防爆裂。

  本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备受关注。在近日举办的众多文化活动中,很多专家学者都在各自的领域中积极探索。

  日前,在岭南造纸文化2023荔湾研讨会上,林润惠教授展示了其发明的古法手工纸——木棉纸。

  如何系统地挖掘、宣传古法手工纸的文化与创意?岭南纸文化如何焕发新生?如何发挥市场对岭南造纸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引导作用?针对这些话题,本报独家采访到了木棉纸的发明者林润惠教授。

  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波

  通讯员 何俊衡

  创新 新创古法木棉纸可存千年

  “工业纸在广州的气候下只能保存100年,而古法手工纸木棉纸可以保存1000年……”

  林润惠教授第一句话,就让不太了解岭南古法造纸的记者深感震惊。

  记者更为吃惊的是,多年来,林润惠纸文化工作室成功复活了失传已久的香皮纸(蜜香纸)、苔纸、葛藤纸、坡棉纸、流溪纸、葛洪黄麻纸、扶桑纸……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开发,试制了榕皮纸、芭蕉纸、马蹄杆纸、山黄麻纸、蒲绒纸、水绵纸、落羽杉皮纸、发财纸、菠萝叶纸、金牧粮草纸、剑兰叶纸、苎麻纸等手工纸种,发明了二次成型法手工抄制图案纸,这是具备防伪特性的发明专利,利用该品种纸张制作票据、纸币等无限设置防伪标记。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他发明了木棉纸,用广州市花——木棉花的花絮制成了可供书画用的特种手工纸。

  记者在林润惠纸文化工作室触摸到了神奇的木棉纸:质地松厚,手感顺滑,纸张兼具古朴典雅、现代简约,干燥速度快、吸墨效果好。

  把木棉絮收集起来,挑出棉籽,再经泡、煮、洗、切、捣、筛、抄、晾、揭等工序,成为一张纸。用木棉絮做成的纸,就是木棉纸,也称红棉纸。以纸抵心,研发者将古典、现实和浪漫完美结合,呈现田园般自然、舒适、质朴、写意、轻松、宁静、真实的品格精髓。

  木棉纸,微黄中带白,隐约可见丝光泽,可做厚亦可做薄;纸性可生可熟,既可写意,亦可工笔;纸面可滑可糙,纸质可松可紧,就像广州这样具有广泛包容性的城市一样,用不同的工艺制作不同的木棉纸,能满足各类书画家挥毫泼墨的不同需求。

  “查遍古籍,未曾见以木棉絮制作手工书画纸的记录。”林润惠告诉记者,“研发木棉纸的过程非常艰辛,一棵成熟的木棉树,开花后结果,所生成的棉絮总共也不过十斤八斤,成熟飘落后,随风飘走大部,能收集到的只是很少的部分,再除去占总重量一半的棉籽,所剩无几,属稀罕之物。古语云,物以稀为贵。因此对木棉纸来说,一是制造不易,二是原料稀缺,更体现其珍稀的价值。这好比机会虽微,但只要把握时机,持之以恒,总会成功。”

  自东汉蔡伦造纸术出现后,星移斗转,花开花落,木棉絮静静地等候了近两千年,终于等到今天,岭南人用它制作成木棉纸,既有耐得住寂寞的意境,亦从侧面反映出岭南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传承 岭南纸文化悠久厚重令人惊叹

  林润惠告诉记者,“岭南传统手工造纸起源于汉晋,所衍生的纸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岭南纸文化数据库素材丰富,但有关岭南纸文化的宣传却少之又少,犹如岭南文化广袤田野中一块尚未全面开发的领域,极有研究价值,建议设立项目对岭南纸文化进行全面系统地挖掘、恢复、整理、研究、保护、传播与文创。”

  岭南曾是我国造纸发源的重要区域,岭南古法造纸在中华造纸文化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林润惠举例说,“香皮纸”产生于晋代的岭南,以沉香树皮所制的香皮纸,又称蜜香纸。晋武帝赐杜预蜜香纸万番,写《春秋释例》。根据研究,历史上广州、东莞、罗州(廉江)、罗定、义宁(开平)、雷州都出产香皮纸,但这个工艺失传已久;广州从化吕田,历史上生产竹纸,名曰流溪纸。吕田由于早先造纸有名,其地名也叫纸峒,明末清初屈大均著《广东新语》卷十五:“从化有流溪纸,纸出流溪一堡,有上流纸渡、下流纸渡。二渡专以运纸,故名。”

  两百多年前,一个中文名叫蒋友仁的法国人在广州郊外看到了人们生产竹纸的全过程。觉得有必要用科学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于是,他邀请画家,以写实的方式,一笔笔重现竹纸制造的工艺流程。1775年,也就是他去世后的第二年,这些画作汇集而成的《中华造纸艺术画谱》在巴黎出版,使广州的竹纸制造工艺为世界熟知。这整套原作,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林润惠表示: “广州的造纸历史久远,纸文化厚重多样,非三言两语可表达,值得我们去研究,再现纸文化,失传的技术与遗留的文化更值得我们去挖掘与复原,让先人的智慧、技术与文化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得到传承与创新,这就是我们研究这段历史的目的。岭南造纸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长久以来,岭南造纸为岭南文化的传扬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文创前沿

  纸文化不只是文化命题 应用场景极为广泛

  林润惠退休后,主要精力用在了建立《纸文化》数据库,在恢复岭南失传古纸的基础上,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通过长时间的调查访问,他发现了众多的岭南古纸记录与制作场所旧址与古迹,将查询古籍与“复活”传统岭南手工古纸相结合,通过研究锁定传统古纸的制作工艺,在全国范围内寻找相关原料,制定“复活”岭南传统手工古纸的方案并加以实施,从而“复活”了一些失传上千年的岭南古纸,为挖掘、研究岭南文化提供了有用的参考资料与实物。下一步将在“复活”部分岭南手工古纸的基础上,不但将传统岭南古纸制作入课堂,还要做好相关文创工作,为弘扬传统纸文化做好准备。

  谈及造纸文化的“复活”,林润惠指出,古法造纸不只是文化命题,可以通过文创、研学等为乡村振兴及处理农业废弃物做出贡献。

  他表示,手工纸文创产品引用场景非常广泛,从古到今,手工纸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提高了生活质量,已到了每天必用的地步。据不完全统计,包括舞龙、舞狮、舞麒麟等在内,粤港澳共有130多项纸扎(彩扎)习俗需要用到手工纸,其中有不少是国家级、省级、市级或区县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陈家祠为代表的灰塑要加入古法手工纸以防爆裂、粤剧道具很多是用手工纸制作的……

  他以复活流溪纸为例:“流溪纸制造工艺并不完整,主要依据是村民口头相传和历史文献记录,我的工作是研究、找回缺失的部分。流溪纸的衰落是产业更迭的结果,复苏也要适应经济发展的新需求。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塑造自身的文化品牌、深挖乡村文化内核也是莲麻村发展所需,复苏流溪纸古法造纸技艺正是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在林润惠看来,流溪纸几近失传的原因就是造纸无法让村民谋生,所以要流溪纸“活”过来,如果不能找到适合的发展模式,也很难持续。放眼全国,古法造纸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已有先例。比如在广东,就有位于肇庆四会市、有着“中国民间古法造纸第一村”美誉的扶利村,利用古法造纸这一传统文化资源,成为“网红村”,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去游览,推动了乡村发展。而作为广州的初代“网红村”,莲麻村也实现了华丽的转身。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聚焦2023年高考
   第A4版:评论
   第A5版:牢记殷殷嘱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聚焦世界环境日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产业·医药
   第A11版:经济
   第A12版:体育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文创·闲情
   第A15版:生活周刊·美食
   第A16版:生活周刊·旅游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岭南古法造纸“上新” 文创激活传统技艺
吃夜宵
芒种忙种
把平淡生活过出诗意
分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