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医疗服务等板块涨幅居前。记者留意到,当前“中特估”概念持续火热,医药领域的中药、医药商业等板块受到催化,也走出了一波不错的行情。其中中药板块反弹明显,估值业绩双修复,但部分公司今年估值仍低于近五年历史中枢。有金融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医药生物行业整体估值处于相对低位,预计5月进入业绩空窗期,板块表现或将受到基本面、政策面和消息面多重催化。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楚涵
化学制药、中药和医药商业板块国企数量均超10家
今年以来,截至5月15日收盘,生物医药板块累计上涨1.58%。从细分领域来看,中药板块累计涨超9%,医药商业板块累计涨超5%。
生物医药及其细分领域的走高离不开“中特估”概念的催化,医药板块央国企不少。德邦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陈铁林分析,从A股医药企业上市情况来看,国内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共483家,其中央国企共70家,占比14.5%,化学制药、中药和医药商业板块的上市国企均超过10家,数量分别为21家、17家和14家。“股权激励在国企改革进程中正日益受到关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数量显著增加。”陈铁林说。
当前,“中特估”概念持续火热,聚焦到医药领域来看,广州圆石投资医药首席李益峰坦言,在国资委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及价值创造下,中药作为医药行业中的特殊板块,在国际上无法找到对标行业。“随着国内中医药利好政策加持,国家对中医药企业的指引进一步明确,中药在医药股中有望走出独特行情。”李益峰说。
从业绩来看,2023年一季度中药板块收入增长14.69%,扣非净利润增长31.31%,是医药增速最快的细分板块。此外,从2021年至今,中药在审批、支付、院端用药多个环节得到政策大力支持。
此外,化学制剂板块和医药商业板块业绩均呈同比上升态势。其中,2023年一季度,化学制剂板块分别实现营业总收入和归母净利润1085.0亿元和92.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0%和12.8%,增速分别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和25.6个百分点;医药商业板块分别实现营业总收入和归母净利润 2598.1亿元和57.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9%和13.7%,增速分别同比上升6.9个百分点和28.3个百分点。
对中药板块发展,中泰证券研报指出,从资本支出/折旧摊销指标来看,中药板块整体资本支出强度正在逐年下降;与此同时,中药企业的固定资产周转率虽尚未恢复到前期高点,自2020年开始也在稳中有升;板块进入产能释放期。把合同负债+收入作为中药公司收入的前瞻性指标来看,2023年一季度同比、环比均有明显加速,中药板块业绩持续性较强。
生物制品、中药、医药商业等业绩表现较好
从业绩一窥医药行业的整体发展潜力。从营业收入来看,医药生物2023年一季度达到6356.34亿元,同比增长1.71%,在2022年同期高基数水平下保持增长韧劲。
“考虑到一季度并非传统生产旺季,叠加2022年二季度及之后低基数效应,业绩增速或将在后续阶段加快增长。”粤开证券分析师陈梦洁表示。
从营业成本来看,2023年一季度营业成本为4242.11亿元,同比增长8.44%,成本端增速大于营业收入端增速,生产成本端相对快增长或将导致行业承压。从利润水平来看,2023年一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06.81亿元,增速-29.62%,略低于2022年四季度(-28.66%),整体增速降幅已经收窄。
从细分领域来看,生物制品、中药、医药商业、化学制药表现较好,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1.08%、31.75%、10.20%、2.66%;而医疗服务降幅则收窄,同比下降10.77%,增速环比四季度上升36.19个百分点;医疗器械在高基数水平下面临较大考验,同比下降73.65%。
今年以来,医药板块震荡前行,主题风格快速轮动,市场主线尚未明朗。
“5月进入业绩空窗期,板块表现或将受到基本面、政策面和消息面多重催化,走出一轮结构性行情。”陈梦洁建议,从中长期角度把握优质板块的确定性机会,重点推荐创新药价值回归。未来十年是国内创新药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行业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短期来看,6月的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有望成为利好催化,重点关注传统制药转型、新兴biotech发展以及CXO三大板块。
东莞证券提醒,目前医药生物行业整体估值处于相对低位,部分板块业绩在今年一季度实现快速增长,但行业内细分板块业绩分化较为明显,后续建议关注如有望受益于疫后复苏、增长后劲较足的细分板块中的优质个股或业绩有望迎来拐点的优质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