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回乡祭祖。清晨,在门前的小山上,我用手机录下了一段段鸟鸣之声:咕咕,唧唧,咔咔,喳喳,啾啾。这些声音交汇在一起,彼此应和,互为补充,像一首大自然的春之歌,听起来特别悦耳动人。中间,偶尔还会加进来几段从远处传来的公鸡打鸣之声“喔喔喔”,以及鸭子“嘎嘎嘎”的叫声,这“客串”不但一点不违和,反而还让人听出了村居的意境。
后来,我又去了田间,在沟沟坎坎旁录下了几段流水声:哗哗哗,潺潺潺,叮叮咚咚;接着,又去了地头,录下了风吹树枝的“呼呼”声。经过池塘边,一位婶婶正在洗衣,我录下了她用棒槌捶击衣服的“啪啪”声,以及波浪拍打草岸的声音。
晚上,家族里的人坐在一起聊天,我录下了他们的讲话之声,地地道道的方言。第二天,卖豆腐、卖包子、卖卤菜的来到我们村,我录下了他们的吆喝声,原原本本的本地土话。
回到城里,我把这些声音当成背景音乐,常常边听边干家务,边听边锻炼,边听边休闲。这些声音,没有经过任何剪辑和技术上的加工,但在我听来却是世上最动听的音乐,因为它们都是我曾经无比熟悉的乡音,来自我的故乡,从小长到大的地方。
它们是故乡的鸟鸣声,是故乡的流水声,是故乡的浣衣声,是父老乡亲的声音,都是最能解我忧的!我想,我把这些声音带在身上,就等于把故乡带在了身上,从此有了最悦耳最舒心的乡音相伴,游子的乡愁也就没那么烧心了。 (徐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