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筹集的每一分钱都来自社会公众,花出去的每一分钱也关系千家万户。翻开预算报告,多项政策部署,传递着民生温度。(3月7日《新华每日电讯》)
从两会上公布的“国家账本”来看,有增加有减少。增加的是民生领域的投入,减少的是一般性支出、非刚性非急需支出。数据增减之间,政策变动背后,反映着政府资金投向,传递着政策动向,回应着百姓期盼。
在今年的两会上,鲜明的导向是:政府过“紧日子”,让百姓过“好日子”,让政府“勒紧裤腰带”的同时,将大笔的资金投入到民生保障。事实上,我们已经从“财政预算”里感受到了“国家账本”里写满着“民生温度”。
比如,从就业层面来看,2023年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增加了50亿元,支持各地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并完善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举措;从教育层面来看,在过去五年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投入21万亿元的基础上,2023年,将坚持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和优化支出结构并举,中央财政将继续支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住房层面来看,2023年将支持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有效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老百姓的焦点关注,老百姓的所有期盼,在“国家账本”里都有所体现,明确提出“把钱花在民生上”。政府过“紧日子”才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一边是资金预算的“政府勒紧裤腰带”,一边是资金预算的“把钱花在民生上”,政府预算的减少和民生预算的增加,一增一减之间,让民生温度得以体现。关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让“国家账本”释放着浓浓的“民生温度”,把钱花在民生上,才能托举“稳稳的幸福”! (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