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检察机关办理涉未成年人公益诉讼案件9700件。针对办理刑事案件中发现的未成年人文身现象比较突出问题,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推动禁止为未成年人文身。最高检向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专题报告,引起高度重视,国家层面出台治理办法,明确规定任何企业、组织和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从源头解决此类问题。(3月1日中国新闻网)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由于思想上的不成熟,在猎奇心理的推动下,盲目追逐文身,忽视背后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影响,实在让家长、学校和社会为之头疼。
事实上,未成年人文身不仅有害于身心健康,更是给未来的就业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首先,文身的操作原理是通过文身针穿刺皮肤,将色料植入表皮层下的真皮层进而绘制图案。在这个过程中,极易给皮肤造成感染和损伤。且由于文身清洗较为困难,很多人一旦尝试文身,就无法彻底清除,只能背负这份“终身烙印”。其次,部分行业在招聘要求中都对文身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旦未成年人有文身印记,其将来就可能因此失去此类岗位的就业机会。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极易受到影响,给心理健康蒙上阴霾。由此可见,未成年人文身,极有可能导致用自己的未来为当下的不成熟买单,这笔交易实在有些“划不来”。
为了解决文身“低龄化”这一突出问题,给未成年人的成长道路把好文化关,社会层面正在多方面努力。一方面,减少诱导信息传播。比如,在影视综艺等作品中,尽量规避文身等可能存在不良引导的潮流元素,减少对未成年人的不良文化传播。另一方面,有关部门明确行业管理规范,剑指文身服务业终端,切断未成年人的文身途径。近期,各地积极开展文身行业的排查工作,更是对相关管理的进一步落实。期待未来,在进一步加强文身行业管理、加重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之下,让文身进一步远离未成年人。 (刘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