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媒体博主“云南波波”发布了多条在四川凉山捐助他人的视频,部分网友质疑其真实性。记者来到凉山州西昌市马鞍山乡,实地探访了博主视频中出现的村子。当地多名村民确认,此博主的多条视频内容都是“导演”的。凉山州相关部门表示已介入调查处理。目前,该主播已被行政拘留,涉事短视频账号已被封禁,案件正在进一步处理中。(2月21日《华西都市报》)
在这位自媒体博主拍摄的视频中,有祖孙两人在破烂的小屋里相依为命的画面;有姐弟二人因家贫只能天天吃土豆、上山背柴,姐姐没户口不得不辍学放羊的悲惨故事;有博主资助老人3000元的感人瞬间……看到这些,不少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心生怜悯同情之心,一边看一边送上点赞和关注,甚至有好心网友托博主代转捐助款。
令人遗憾的是,感人背后的真相却让人心寒。这些并非真实的纪实片,而是博主导演的虚假苦情戏。事实上,破烂小屋是老人的生产用房,“捡来”的孙女是村里其他人家的孩子,“辍学”的姐弟都在当地小学正常读书,而3000元的善款在拍摄完毕后又收回了2800元。
博主之所以会自编自导自演,不是因为有一颗向往影视艺术之心,也并非真正为了帮助这些处于困顿中的人,而是利用贫困和善意来博眼球,靠摆拍“卖惨”来赢得关注,最终目的不过是为了追求流量,赚得利益。事实上,不少博主也确实从中寻到了商机、尝到了甜头。近年来,“摆拍女孩捡瓶子挣学费”“为拍片把孩子掐哭”等“伪慈善”行为不时被曝光,其背后就是利益使然,一些好心网友的捐款自然也进了博主的腰包。
网友们的眼泪和心疼,最终成了部分博主们的生意经。善意和爱心本是世间无比珍贵的情感,不该这样被消费。近年来,得益于网络的普及,我国慈善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尤其是网络连接起线上线下的爱心和力量,在扶贫济困、救灾救援、助医助学等领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许多处于困境中的人通过网络求助,渡过了难关。可是,网络是柄双刃剑,提升了慈善的便利度,也让骗子有了可乘之机。
我们绝不能容忍这种假慈善、真敛财的行为,这不仅是对公众的欺骗,而且会透支网友的爱心,一点点冷却公众对慈善的热情,破坏网络环境和网络生态,也会对社会信任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
如今的短视频流量之道,贩卖焦虑,贩卖恐惧,贩卖苦难,似乎百无禁忌,可这样走入歧途的流量之路注定行之不远。相关部门开展“清朗·整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专项行动,就是要大力治理“唯流量至上”等网络乱象。
“伪慈善”短视频是网络毒瘤,污染网络空间,践踏道德良知,触碰法律红线,必须严惩不贷,还网络清朗空间。
(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