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畅通要素流动,助力乡村振兴

  评论员观察

  新亮点 开新局系列谈

  振兴乡村,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今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入落实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部署,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推动乡村振兴走深走实。一系列部署举措,奏响了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奋进曲”。

  立足新发展阶段,广州正全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城市。为更好把握新发展格局下的新机遇,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一道必答题。如何破题?关键就在于畅通城乡之间的资金、人才、技术、数据等要素流动。只有加快推动城乡资源要素的互联互通和高效配置,方能充分挖掘城乡市场供需潜力,进而为畅通经济大循环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换言之,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既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抓手何在?笔者认为,以镇域为抓手的做法,颇有启示价值和现实意义。比如,当前包括广州在内的不少珠三角城市,正集中资源力量打造全国千强镇,目标是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名镇名品。为什么“镇域”受到如此重视?因为,镇域经济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城乡资源要素流动的关键区域;镇域经济是广州经济韧性的基础,也是众多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的沃土。以镇域谋“全域”,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使其成为城乡融合发展“桥头堡”,就能强化乡村与城市、工业互动,撬动各项要素和资源在城乡之间充分流转,持续放大资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

  而要更好发挥镇域经济对乡村振兴的“以点带面”作用,一个关键问题便是,如何减少要素流动的阻力和成本,让资源要素下乡下得去、留得住。这就必然要求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这块短板。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基础设施建设之于提振乡村经济至关重要。实践经验表明,只有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从根本上让乡村更宜居更宜业,方能吸引优质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到提升信息化应用和能源服务水平,再到健全农村教育、医疗保障体系,广州“软硬件”齐发力,多措并举补短板、强弱项,提升要素综合承载能力,为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建起互联互通的“桥梁”。

  要素流动有其特殊规律:资源要素总是会向增长率、回报率更高的地区或产业流动。要让优质要素向乡村高效下沉,仅靠外部助力或由城市单向“输血”难以实现可持续的融合发展。这就需要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在夯实产业基础上做好文章。只有产业振兴的“地基”打好了,才能持续增强对优质要素的吸引力;只有城乡要素循环畅通了,才会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支撑。正所谓“活鱼须在水中看”,如何助推产业发展还要在实践中找答案。

  在广州,有的乡村深植传统优势产业,引进新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的乡村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打造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模式……当内生动力与外来助力相互激荡、相得益彰,乡村经济“造血”“活血”功能得以增强,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就会被激活。

  (广州日报评论员 付迎红)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聚焦广州高质量发展
   第A3版:聚焦广州高质量发展
   第A4版:评论
   第A5版:专题
   第A6版:对话广州女企业家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广东
   第A12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13版:深度
   第A14版:体育
   第A15版:博览周刊·诗意
   第A16版:博览周刊·阅读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畅通要素流动,助力乡村振兴
AI情书,繁采寡情
为“上门经济”系好安全带
以慈善之笔绘出城市温情底色
当心“副业培训陷阱”
老字号故事要有新讲法
预置非强制 软件莫“硬装”
如何破解“数字骗局”
政务服务就应禁说“服务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