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历史意识是人对史实的主观认知,是人类自我意识觉醒与自我认知深化的体现。整体地把握城市主题文艺创作的历史方位,关键在于激活创作群体的历史意识,以此来唤醒他们以理性的历史观通达史实、明辨源流、博约弘毅、知其本来,以感性且具审美形态的历史观感知流变、抚触文脉、以古鉴今、抒意时代。
在强烈的历史意识中深挖广州“根”
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参天之木必有其根。只有扎根于脚下的土地,文艺作品才能接地气、强底气、注生气。广州是珠江文化中心,两千多年来从未改变。珠江入海是“根”的畅想,“江海情”的交融是这座城市重要的文化原点。海阔生风,因为开放,广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发祥地,唯一越千年而繁盛不衰的港口城市;因为开放,四十多年前,大潮起珠江,改革开放在这里扬帆远航,奏响春天的乐章。在文明长河中,以广州为中心形成的开放、创新、务实、包容和敢为天下先的“珠江入海”文化,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广州文艺作品创作要将这条“根”贯穿始终,守住源头。
在厚重的红色血脉中凝塑广州“魂”
“魂”之于文艺作品,如精神之于人。广州文艺作品要自觉植入广州文化“魂”,以多样态的文艺作品道出中华民族的东方精神。广州“魂”是国家在至暗时期闪烁的“星光”。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广州成立,毛泽东、彭湃等在这里培养了大批农民运动骨干,继而在全国开办多所农民运动讲习所,大革命前夕,共集结了900多万全国农会会员,由此成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要力量。广州“魂”是坚强的意志与智慧的光芒。孙中山在穗创办黄埔军校、周恩来主导在穗创建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第一支武装力量——铁甲车队,成立叶挺独立团,从广州出征北伐。广州文化之“魂”是鲜红的革命之魂。
在奔腾的改革路上体现广州“潮”
广州的“潮”在于信仰、创新和开放。广州之“潮”,潮在创新。岭南文化总能孕育出改革的勇气。广州是改革开放前沿地,她以一往无前的奋斗之势,率先从探索实践“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对下放权”的体制机制创新到冲破“姓资姓社”的羁绊,创造了诸多第一,为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作出了重要贡献。广州之“潮”,潮在开放。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地,广州与香港、澳门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粤语、粤曲、粤剧、绘画、建筑艺术、美食等文化不仅是粤港澳三地共有的精神纽带,更是大湾区持续加快开放的步伐走向更加开放的文化感召力,也是体现广州文化“潮”基因的时代引领力。
在自然的人文环境中歌颂广州“美”
广州之美,美在自然。“羊城第一山”白云山、“历史博物馆”越秀山,还有帽峰山、莲花山、火炉山等“名山”穿城而立,山载着云,云绕着山,城在云山中。雨汇广州,珠江穿城而过,水系繁错,构成独特的岭南水乡文化特色,在这里人与山水、江海、鲜花融于一城。广州之美,美在历史。从有“天子南库”之称的十三行到被誉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晴雨表”的广交会,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到改革开放的伟大觉醒,再到粤港澳大湾区的扬帆启航,广州文艺作品要运用多样化的艺术语言来书写属于广州的历史文化档案。广州之美,美在人文。广州人积极、乐活,形成了创新、包容的精神品质和文化财富。目前广州拥有人类非遗代表作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7项,省市级非遗近百项。
在朴实的民风民情中道出广州“心”
艺术作品是联结“心”的纽带。走心,成为作品与人情感沟通的必要前提。广州“心”是感恩国家的鱼水情。百年来,人民从中切实感受到一个伟大的政党怀揣一个伟大的信仰,带领一个伟大的民族,建设了一个伟大的国家。广州人民的这些心声最后都会汇成朴实无华、但却力量无穷的千千万万艺术作品,共述广州心。广州“心”是江海情勾连的同胞情。广州是华侨大市,那些远渡重洋、追寻梦想、不辞劳苦的同胞们,心中常惦念着生养他们的那片土地和那份家乡味道。故而,广州“心”还蕴藏着一份更加厚重浓郁的乡愁与亲情。
大时代呼唤大格局,大格局依赖历史意识的觉醒、历史情感的萌发和历史智慧的生成。质言之,新时代广州文艺作品创作的大格局应恪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指归,在历史意识激活的过程中整体观照“根”“魂”“潮”“美”“心”的五维联结,以高度的城市文化自信和时代自觉,凝聚广州城市文化艺术发展核心驱动,推动新时代广州文艺繁荣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本文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0年度青年项目《岭南传统音乐服务于当代美育建设的创造性转化研究》(GD20YYS1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