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选登
交通作为联系城市功能的重要纽带,直接影响城市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构建经济、自然和社会协调的复合生态交通系统势在必行。作为经济社会“先行官”,可持续的交通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因此,发展生态交通是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加强生态交通顶层设计。始终秉承对生态环境“最小程度的破坏,最大限度的保护,最强力度的恢复”的建设原则,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解决交通环境问题,建设生态安全、绿色出行、和谐交通的新时代生态综合交通体系。顶层规划设计要更加关注环境生态的整体性和不确定性,从生态视角建立自上而下的从宏观到具体的综合交通规划,和自下而上的定期生态综合交通信息反馈机制,使生态交通顶层设计具备适应性、预见性和进化性。融入海绵城市、韧性城市等先进设计理念,实现生态交通在空间、时间与功能三个维度的合理配置,形成“交通-产业-空间-政策”多要素协同发展体系。构建立体生态综合交通体系,推动国际、城际、城市交通的绿色发展,完善生态国际交通功能、生态城际交通与生态城市交通功能。
增强生态交通创新动力。以绿色创新为驱动力,推动交通产品创新、交通工艺创新、交通市场创新、交通资源配置创新和交通组织创新,推动形成生态交通绿色发展长效机制。以市场思维促进交通企业组织、硬资源、软资源的绿色发展。提高交通企业组织的生态创新能力和生态竞争力,引导企业广泛应用生态环保的新技术、新装备、新能源,实现交通市场生态的有序竞争;优化交通硬资源结构,避免过度建设与过度竞争,发挥不同交通基础设施的比较优势,保证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合理性。优化交通软资源结构,建立实时、准确、高效、共享、绿色的“智慧型生态交通系统”,提高生态综合交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促进交通运输中的信息共享和开放式运营,提高交通服务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的决策自主性,实现交通运输的时空匹配优化。
创设良好生态交通环境。在兼顾生态承载力极限和交通硬性需求的前提下,倡导高效、绿色、生态和可持续的交通模式,最大化、最优化地利用好城市的有限空间和资源,通过各种交通方式的最优组合来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推动城市交通和城市生态绿化的协同发展,提高生态交通规划设计的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实现城市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有效结合,充分利用生态绿植的多样化,实现城市空间审美要求和功能要求,最大化平衡交通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冲突,实现海绵城市等生态建设功能。重视生态植被和生物廊道的建设与保护,对建造区域的生态环境首先进行考证与分析,尊重与遵从本地风土人情,构建交通建设与交通环境和谐共处的发展体系,提升城市交通功能空间的自我修复功能,有效实现交通体系的生态自我调节功能。
(作者单位:广州航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