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一论断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深刻理性思辨和探索实践总结。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不断拓展理论认识的宽度和深度,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始终在守正创新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态度和方法决定着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领导的事业的前途和命运。
对待科学的理论必须有科学的态度。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序言中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际运用,就在于“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不断与时俱进的理论特质。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着的理论。因此,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的态度是守正创新,“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始终旗帜鲜明地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而不是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解决中国的问题、时代的问题,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以增强理论解释力和实践指导性;始终坚持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根据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
始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真理、揭示真理和笃行真理的理论逻辑和内生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的本质区别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现了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是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向辩证思维方式的转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其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强调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世界观,又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方法论。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原理展开运用在实践中,形成了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等一系列科学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并明确要求新时代广大领导干部应当具备这些本领。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辩证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主体论、实践认识论,持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实践,发扬斗争精神,把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搞正确,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从而真正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彻底地付诸实践,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始终坚持以“两个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
马克思主义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就在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并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政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党在新时代面临新的“赶考”。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以其真理力量激活中华五千年文明,使中华文脉赓续延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中华文明涵养了马克思主义赖以扎根生长的文化沃土,使来自西欧的马克思主义得以在中国繁荣兴盛。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作者系广州市委党校哲学与文化教研部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