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曾误导我,让我以为轻舟是一种很快的交通工具。也难怪,生于北方,长于平原的我,对水上行舟的认知完全来自书本。
舟的出现,建立起人与水的连接,让山高路远不再遥不可及。所以,舟,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水上出行工具,它承载着人们出发与归来,也承载着人们许多的思绪和情感。无论是打开诗词,还是展开国画,这样的情景从来不缺少——青山巍巍,绿水幽幽,一叶轻舟,缓缓而来。
这叶轻舟上,也许有一渔翁垂钓于江渚上,那是“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的自在;那是“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闲适;那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超脱……
这叶轻舟,也许载着“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李清照;也许载着“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孟浩然;也许载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李白……但无论是渔翁,还是诗人,他们对小舟都有一种特别的情愫。一叶轻舟带来的不仅仅是诗意,更多的是心灵的自由。
但生活终归不是顺水行舟,难免遇到失意。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诚然,想得多了,自然劳累,过于钻营,自然忧患,那倒不如做一个真实的人——看透生活的本质,依然爱着生活。
所以,我们心中应该有一叶轻舟,或者说有一份轻舟般的心境,不管是逆水,还是顺水,都是出发,都是向美好漂流。
有了这样的心境,泛舟水上,乘兴遨游,放纵驰骋,我们才会生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豁达,才会解开生命的密码,拨开迷惘的乌云,到达人生的远方。所以,不如着一袭青衫,煮一壶清茶,泛一叶轻舟……而行舟的速度,取决于心,不是身体。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不就是人生最美的风景?
(马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