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书买得太多了,又带来一个现实问题:藏书空间捉襟见肘。
对于任何一个资深书虫来说,家中藏书1000册都不是件太难的事情。问题是1000册图书,放进书柜可以塞满一面墙,实在太占地方了。书虫们一个个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有的充分利用空间,一层书架放两排书,容纳量立刻翻一倍;有的连床底也不放过,塞得满满的,只差没拿书当床垫用……直到有一天,书架不堪重负垮掉了,那一刻,从此成为我挥之不去的梦魇!
痛定思痛,我决定给家中的藏书定一个上限,超量一概予以清除。可到底该定多少呢?
记得法国作家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中通过一个博学多才的人物之口讲了这样一段话:“在我罗马的书房里,我将近有5000本书,但把它们读了许多遍后,我发现,一个人只要有150本精选过的书,对人类的一切知识都可齐备了,至少是够用或应该知道的都知道了。”从5000本书中精选150本书,而且这5000本书都读过许多遍,这个门槛可不低呀!
我还记起号称家中不藏书的钱锺书的故事。据说钱锺书家中书房极为简洁,书架上疏疏朗朗,并非人们想象中的满坑满谷、汗牛充栋。究其原因,一来钱锺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二来他看书勤做笔记,肯下功夫,一本书含英咀华、连抄带写读下来,书中精华尽收于胸,故看完便可送人;三来他工作的地方藏书丰富,像文学所与外文所的资料室,看书的条件得天独厚,家中自然不必放太多书了。
前贤难以仿效,考虑再三,只有自定规矩了:
1.凡是实用类书籍,如今已无须再看的一律清掉!
2.凡是时过境迁,买时追赶潮流后来却不想翻开的书一律清掉!
3.凡是看过且不需要再看第二遍的书一律清掉!
留下来的大约500本书,曾在我的成长道路上留下过无法磨灭的印记:那套《上下五千年》让书虫第一次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套老旧的“四大名著”是父亲留下的遗物,还包着牛皮纸做的书衣……
清理完,看着书柜里整整齐齐的藏书,如检阅三军的主帅一样。腾出的空间等待着新书填充。不过,为了防止贪书无厌的旧病复发,我决定给自己再定一条新规:买几本新书,书架上就清理几本旧书,总量控制在500本以内。
年轻时,曾仰慕古人藏书万卷,到了而立之年,心生万千感慨,对藏书又有了新的理解。
(王畅)